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7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沈约咏物诗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约的咏物诗在中国古代咏物诗发展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他的咏物诗内容取材广泛,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语言圆美流转,创作中传神写物与比兴寄托兼用,并开宫体诗中艳情咏物诗的先河。  相似文献   
2.
《二十世纪声调理论的研究综述》的“古代的声调理论”中有关音韵学的叙述与史实不符的有三:一是误把周捨为沈约;二是认为第一个用“宫商角徵羽”表示声调的是李登的《声类》;三是认为古人对声调调值的意识是朦胧的。  相似文献   
3.
齐梁是咏物诗发展的重要时期。而沈约和萧纲又是齐梁咏物诗创作的中坚人物。通过对二人咏物诗的分析比较,我们可以发现沈约与萧纲虽趋近相类却又不同,这种不同主要表现在物象的描写方法及物象的结构方式、表达的主观情感状态及情感的丰富性与激烈程度上。因此,二人创作风格不同,在齐梁咏物诗发展与成熟的历史进程中所作的贡献也不同。这些差异是由时代诗风、个体际遇和思想资质的原因引起的。  相似文献   
4.
鲍照诗风"发唱惊挺,操调险急,雕藻淫艳,倾炫心魂",是以"颠覆阅读"方式引起世人注意的,但这样的诗风难以为继,其后继者亦不被世人所认可,只有沈约把鲍照的"俗"引向雅化,既多用民歌,又改"险急"为清新自然;既多写女性,又改"倾炫心魂"为文人趣味。沈约使鲍照所倡导的民歌与叙写女性文人化,于是成为南朝时诗歌发展的主流,这就是宫体诗。  相似文献   
5.
沈约作为齐梁文坛的领军人物,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兼史学家。一篇《宋书·谢灵运传论》便是他以文学的话语参与历史语境建构的成果。虽然我们从文本形式到文本内容在不断体验着期待遇挫,但又为其论述的精到豁达所吸引而进入更开阔的艺术思维领域。前人对这篇理论文章的探讨多限于其价值,很少将其作共时性和历时性的双向考究。因此,对历来广受争议的情志观、自然观及通变观等方面内部深层问题的探索,需要结合时代、作家特定心态及文学内部各要素的关系作更全面的理解,进而在历史和当代的对话中深入体会这篇文论思想的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6.
沈约著述颇丰,尤其是五言诗最为出色。他对鲍照的接受主要在于两人文学创作观念方面的相似:求真向俗。他的诗作大部分“清怨”,但也不乏风格迥异之作。沈约在文坛方面贡献卓越,但钟嵘指出他用辞精密而无深刻内涵的特点,这种评价还是比较中肯的。  相似文献   
7.
南朝齐梁时期在中国赋学发展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不仅体现于这时期留存下来的大量赋作,更为关键的是赋学理论和批评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以沈约、刘勰、萧统等人为代表的赋论家从不同角度对齐梁以前的辞赋创作进行系统的总结和概述.首开其先的沈约在<宋书·谢灵运传论>中提出以"情"为核心的"文以情变"、"以情纬文,以文被质"的赋学观,并且与谢胱等人极力倡导"声律论"学说,提高了辞赋创作的韵律化和唯美化,推进了"诗的赋化"和"赋的诗化"倾向,使形式上趋于骈丽的辞赋进一步律化,因而对于唐代律赋的形成来说又具有开创意义.  相似文献   
8.
钟嵘以《诗品》向沈约求誉而曹拒绝,其原因是沈约已年愈古稀,体弱多病,又与梁武帝萧衍矛盾激化,处在抑郁心态,已无力无心读《诗品》。钟嵘修订《诗品》对沈约的评价公允,并非排抑。  相似文献   
9.
潘安:被诛灭三族潘安(247-300)是西晋文学的代表,擅缀词令,长于铺陈,造句工整,时人称他是一个忧郁的美男作家。虽说史书上并没有详细记载潘安到底五官如何、身高几尺,他的美貌却是毋庸置疑的。有大批少女老妇追着他,又是献花,又是献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