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5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9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6篇
教育与普及   65篇
理论与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37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为了实现气溶胶分布的成像探测,根据平面激光诱导荧光技术的基本原理,对气溶胶浓度分布平面探测系统单个像元的探测能力进行了理论分析.以荧光素作为目标粒子,对波长为450 nm的连续激光在探测平面内的分布和衰减变化进行了计算,并根据波长范围为500~600 nm的荧光信号和sCMOS相机单个像元输出信号的信噪比公式,分析了不同系统参数变化对单个像元可探测最低粒子数的影响,以及在探测平面内的分布差异,从而了解不同系统参数对气溶胶平面成像探测准确度的影响规律,为研究气溶胶分布的平面探测提供有效方法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利用区域气候模式RegCM2与大气化学模式连接的模拟系统,研究了中国地区人为排放生成的硫酸盐气溶胶分布及其辐射气候效应,并与全球模式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同时对比了硫酸盐气溶胶辐射气候效应的在线、离线模拟方法所得结果差异的细致情况.通过以上工作表明:区域气候和大气化学耦合模式系统能在比大气环流模式更精细的尺度上获得硫酸盐分布规律和辐射气候效应;并且区域气候模式与大气化学模式的在线与离线连接方法得到的硫酸盐柱含量、有反馈和无反馈大气顶直接辐射强迫和地表温度响应在较小区域平均的尺度上存在较显著的差异,并且在全区域平均尺度上也不能被忽略;通过对气候响应的进一步分析发现:模拟结果显示了从硫酸盐含量到辐射强迫和地表温度响应逐渐加大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3.
本从研究重力场中碰并面外无势力纳米气溶胶粒子之间的碰并出发.重力场中,纳米气溶胶粒子之间的碰并属于低peclet数高Knudsen数情况.求解纳米气溶胶间的对分布方程,得到了该条件下对分布函数的解析解.将结果和含有实力作用的匹配渐进展开法得到的三阶展式的情况做了比较,确定了该条件下Hamaker势力对对分布函数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激光雷达测量数据的两种计算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轻便型扫描式的米散射激光雷达对香港地区的大气气溶胶分布进行了测量。该激光雷达可以在10min内,以120°倾角对大气进行扫描,扫描高度为1~4km。用2种计算方法对激光雷达测得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分别利用前向法和后向法计算了大气气溶胶的消光系数对高度的变化情况,并把计算结果与理想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后认为后向法更为稳定。  相似文献   
5.
从兰州冬季气溶胶的实测资料出发,分析得到兰州冬季气溶胶的粒径质量谱呈双峰特征,在近地面和600m高度谱相似,而质量浓度则有明显的日变化。在假设气溶胶质量密度随粒径不变时,气溶胶气地面层的谱分布可根据其粒径质量谱的特征拟合成Junge谱加Deirmendjian谱形式的双谱模式。  相似文献   
6.
“地球观测系统”中的两颗重要卫星——“云卫星”(CloudSat)和“云-气溶胶激光雷达和红外探测者观测卫星”(CALIPSO),经过多次推迟,终于在2006年4月28日由一枚德尔他2号火箭发射升空,加强了日益庞大的“地球观测系统”。[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2002年北京特大沙尘暴的理化特性及其组分来源分析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5  
2002年3月北京发生了有历史记录以来最大的沙尘暴, 总颗粒物浓度高达10.9 mg·m-3, 高出国家颗粒物污染标准54倍. 主要地壳源元素Ca, Al, Fe, Mg, Na, Ti等高达平日的30~58倍. 污染元素Zn, Cu, Pb, As, Cd, S比平时高出几倍至近十倍. 其中Pb, As, Cd, S在PM2.5中富集系数分别高达12.7, 29.6, 43.5, 28.4, 这些污染物部分来自于沙尘暴长距离传输过程中矿物气溶胶与沿途污染源排放的污染气溶胶的混合. 污染物增加的另一原因是沙尘暴入侵气团和北京当地污染气团之间的交汇叠加. 沙尘暴中PM2.5细粒子占TSP的30%左右, 污染物在PM2.5细粒子中的浓度占TSP总浓度的45%~69%. 各种污染物在沙尘暴过后普遍增加, 证明了沙尘暴带来的大量矿物气溶胶尤其是其中的细粒子有利于污染物的转化和积聚. 在此次特大沙尘暴中再次检测出高浓度Fe(Ⅱ), 为大气和海洋体系中的铁硫耦合反馈机制提供了新证据. 污染物组分的成倍增加和Fe(Ⅱ)的增加, 都说明了沙尘暴是影响全球生态环境变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北京气溶胶中的甲基磺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蕙  王瑛  庄国顺 《科学通报》2004,49(8):744-749
基于硫酸盐气溶胶在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作用, 甲基磺酸(MSA)和硫酸盐(SO42−)二者作为二甲基硫(DMS)的主要氧化产物都是当今大气化学研究的热点. 通常认为DMS大都来自海洋表层浮游生物的排放, 因而把MSA作为大洋或沿海地区非海盐硫酸盐(nss-SO42−)的示踪物(其比值1︰18). 至今为止绝大多数文献报道的MSA都来自于海洋或沿海气溶胶. 令人惊奇的是在远离海洋的北京, 甚至在沙尘暴期间, 所采集的TSP, PM10, PM2.5气溶胶样品中均检测到了MSA, 平均检出率达60%, 且其浓度显著高于沿海城市或远洋气溶胶中MSA. 相关性分析、因子分析和气象条件分析结果表明, 北京气溶胶中的MSA没有明显的海洋源, 陆地源释放的DMS 和工业废弃物释放的二甲基亚砜(DMSO)可能是MSA的两个主要前体, 低压高温气团和长时间辐照有利于MSA的生成, 陆地的人为污染可能是北京MSA的重要来源. 这一新发现会引起对北京等陆地城市的硫平衡直至全球硫循环机制的再探究.  相似文献   
9.
Methods were developed to determine the mass ratios of carbon isotopes in trace amounts of aerosol carbonate. A Finnigan MAT 252 mass spectrometer fitted with an on-line Kiel device was to determine the ^13C/^12C ratio in CO2 produced from the carbonate. A study using these methods was conducted to characterize the carbonate carbon isotopes in aerosol samples collected in Xi‘an on dusty and normal days during March and April 2002. Results of the study demonstrate that insights into the origin of the dust can be deduced from its isotopic composition. That is, the δ^13C ofcarbonate for dust storm samples ranged from -1.4‰ to -4.2‰, and this is consistent with sandy materials in dust source regions upwind. In contrast, for non-dusty days δ^13C ranged from -7.5% to -9.3‰, which is more similar to fine particles emitted from local surface soils. Comparisons of dust storm aerosols with surface soils from source regions and with aerosol samples collected downwind indicate that the δ^13C values did not change appreciably during longrange transport. Therefore, carbon isotopes have the potential for distinguishing among source materials, and this approach provides a powerful new tool for identifying dust provenance.  相似文献   
10.
选择典型石化工业区为研究对象,采集夏季(2021年7—8月)厂区空气IVOCs颗粒相及气相样品,探讨石化工业源排放IVOCs的污染特征,并估算其SOA生成潜势,得到如下结果。1)典型石化工业区的IVOCs颗粒相的平均浓度为4.22±1.54μg/m3,气相的平均浓度为108.87±78.93μg/m3。不论是在气相中还是在颗粒相中,IVOCs白天的平均浓度均高于夜间。2)气相的正构烷烃集中在C12~C22区间,而颗粒相的正构烷烃集中在C22~C35区间。多环芳烃气相集中在萘和菲,颗粒相集中在芴。3)对石化工业区的IVOCs进行定量拆解,其浓度集中在B18~B21区间,4个分区的质量浓度加和占总体IVOCs质量的60.4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