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3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4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临安昌化高山上的千顷塘,因为常有野鹿闹腾而名闻一时。究竟有没有野生梅花鹿?野鹿平时是远离人类生活的,它们的生活环境对我们来说,是陌生而又神秘的。野鹿的存在,引起我们极大的兴趣,我们决定去探访一下。小车在冰雪覆盖的盘山公路上小心翼翼地上行,从大峡谷镇至千顷塘有16公里。当一片杉树林出现时,同去的老戴示意停车,下车后他指着山坡上那片杉树林说,2004年7月份的一天早上,大约7点左右,爱好摄影的他乘车路过这里,忽然发现林子里灌木丛有动静,一会儿,三头野鹿两大一小从灌木丛中走了出来,看到汽车后也不惊慌,过公路慢悠悠地走下去,他赶…  相似文献   
2.
通过调查汉中市东江养鹿场的养殖现状,总结了当地引种梅花鹿的具体做法,借鉴大量相关研究资料分析有利于当地提高梅花鹿繁殖率和饲养管理水平的途径.最后.对汉中地区发展养鹿业中存在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3.
谁最懒     
杨福久 《少儿科技》2009,(10):15-15
动物里谁最懒?答对者,重重有奖。 大象的广告一贴出,动物们纷纷跑来答题。 “我看猪最懒,”小驴跑得快,到大象面前,忙说,“那猪吃饱了就睡……”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鹿茸的组织结构、鹿茸皮肤及顶端肉质部分的显微结构进行了较详尽的观察,同时对从鹿茸分离的细胞及由鹿茸组培养出的细胞形态结构也作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吕晓平  魏辅文  李明  杨光  刘海 《科学通报》2006,51(3):292-298
在4个中国梅花鹿(Cervus nippon)种群45个样品的335 bp线粒体DNA控制区序列中, 共发现25个变异位点, 并定义了8种单元型. AMOVA分析表明, 中国梅花鹿种群间出现了显著的遗传分化(Φst = 0.744, P < 0.05), 但种群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P > 0.05). 系统进化关系分析也显示了中国梅花鹿单倍型的系统地理格局与地理分布区或亚种划分之间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基于最大似然法和最大简约法及最小跨度网络图的系统进化分析均表明单倍型聚类对应于中国、日本南部和日本北部的3个单系, 其中中国大陆种群和日本南部的梅花鹿之间亲缘关系较近, 与日本北部种群则较远, 而中国台湾种群与中国东北和四川种群间的亲缘关系较近, 与华南种群较远.  相似文献   
6.
活动节律和集群行为是评价野生动物种群状态的重要参数.本研究自2012年11月至2013年12月在吉林珲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利用红外相机陷阱法对东北梅花鹿(Cervus nippon mantchuricus)种群的活动节律和集群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东北梅花鹿全年日活动节律具有明显的双峰趋势,主要在晨昏前后活动,且日活动节律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春夏两季的活动强度较大,秋季次之,冬季的活动强度最小且持续时间最短;监测期内梅花鹿的平均集群大小为(1.42±0.03)只,集群大小和集群类型出现的频次在全年及各个季节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1~2个个体出现的频次最高,主要集群类型为雌性单个个体和雄性单个个体,其次为雌性群和母子群.梅花鹿的行为表现差异受生活史特征、气温、日照长度和人类活动的季节性变化等环境条件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7.
正有一只漂亮的梅花鹿,它一身黄白相间的毛皮,像缎子一样闪亮。它走起路来款款的,很有贵妇人的姿态,它没事就喜欢把漂亮的尾巴甩来甩去。梅花鹿哪里都好,就是有一点:太骄傲了。有一天,梅花鹿来到一个鸟语花香的山谷里玩耍,它太美丽了,小草向它招手,花儿向它微笑。这时,一只秃脖子的绵羊向它走过来,说:"梅花鹿,你好啊!"梅花鹿眯着眼睛看了看,哼了一声,说:"我以为是谁呢,原来  相似文献   
8.
坡鹿因雄兽头上角有一个较大的眉杈又叫眉杈鹿。外形与梅花鹿相似,但体形较小。雌兽的头上没有角,雄兽头上角的眉杈,向前长出,然后稍微向上弯曲,而主干则先向后,然后再弯曲向上,并向前伸展。主干下面不分叉,看来好像没有次叉、三叉,其实是分叉的位置较高,都长到了主干的上端。主干与眉杈接连起来,形成一个大角度的弧形,几乎呈弯弓状。[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食草动物依赖胃肠道微生物分解利用天然木质纤维素物质。为获得高效纤维素降解菌,本文将东北梅花鹿粪便样品,经过研磨,重悬于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作为唯一碳源的富集培养基中,进行富集培养和筛选,用革兰氏碘液染色显示纤维素水解圈,通过纤维素水解圈直径(D)和菌落直径(d)比值,初步判断纤维素降解菌降解纤维素能力.筛选出106株纤维素降解微生物,包括72株细菌、22株真菌和12株放线菌.细菌16S rDNA和真菌ITS序列测序结果显示,这些纤维素降解菌主要集中分布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子囊菌门(Ascomycota).本文提供了一种快速有效的反刍动物肠道纤维素降解微生物的筛选方法,为东北梅花鹿肠道微生物高通量测序结果提供实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0.
梅花鹿华南亚种(Cervus nipponkopschi)是我国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目前仅分布于江西、浙江、安徽等狭窄的区域内,形成多个孤立种群。根据梅花鹿种群的相关参数,借助漩涡模型Vortex 9.99,以江西桃红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梅花鹿种群为研究对象,对其梅花鹿种群在1983年后100 a内的动态及敏感性进行了模拟分析。模型结果表明,在自然情况下,该种群在100 a内灭绝概率为0。第1阶段(1983-1998年)种群数量从60只快速增长至226只,第2阶段(1998-2011年)种群数量从226只增长到341只,第3阶段(2011-2083年)种群数量维持在352只左右,年均增长率分别为9.25%、3.32%、0.04%。虽然高死亡率、灾害延缓了种群增长的速度,近亲繁殖导致近100 a内基因杂合率下降了7.46%,但这些因素并没有显著影响桃红岭梅花鹿种群近100 a内的命运。在不考虑其它条件的情况下,环境容纳量对梅花鹿种群遗传多样性损失具有明显的影响,是限制该梅花鹿种群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改善生境质量,提高环境容纳量是促进该梅花鹿种群增长的有效途径。有计划的火烧、植被矮化以及开辟生境走廊,可以有效地改善鹿类环境容纳量,是当前梅花鹿保护亟待开展的工作。同时,应进一步提高当地社区居民的保护意识,杜绝偷猎盗猎,降低人类生产经营活动对梅花鹿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