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11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启超《读陆放翁集四首》是近代军旅诗的代表作,其诗批评了当时诗坛的靡靡之风,赞扬了陆游诗中描述从军之乐的豪情壮乐,同时借古抒怀,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壮志未酬但终不沉默的英雄气概。  相似文献   
2.
孙中山与梁启超针对如何解决近代中国的贫弱问题上,不约而同的想到利用外资一法。两人在对外资的态度、如何吸引外资、如何利用外资等三个方面既有一致又有分歧。正确看待这种异同,对我们今天合理引进外资加快经济发展仍是有一定借鉴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的梁启超与胡适的文化论战具有明显的社会功利与个人功利色彩;在针锋相对的表象背后,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共同的文化调和主义立场。这一场文化论战,是现代性进程中的内在调节行为,体现了转型期中国文化现代品格的多面性与自我调适的可能性,因而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梁启超小说理论最核心的内容是强调小说改造社会的作用。也正因为他过分地强调和夸大了这种社会功用使他的小说理论主张出现了无可避免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也体现在他自己的小说创作中。人物形象单薄,情节单一,概念化倾向严重,单纯地通过人物对话宣讲作者个人的思想和理论,极大地损害了小说的审美价值,也对五四以后新文学产生了不小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自古以来,“小道观”制约着小说创作和小说理论的发展。直到近代,梁启超提出“小说为文学之最上乘”的理论思想,小说的地位才得以提高。然而这一著名论题,亦有偏颇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6.
<正>1.1924年8月24日,北京诞生了一个胖小子,他就是清末著名思想家、大学者梁启超的小儿子梁思礼。后来他成为著名的火箭和导弹专家、中科院院士,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2.梁思礼从小受到中华文化与爱国思想的熏陶。父亲梁启超常引用《少年中国说》中的"少年强则国强"教育他,并说"人必真有爱国心,然后方可用大事"。这些话支撑了梁思礼一生的追求。  相似文献   
7.
2011年12月20日,梁启超最小的儿子,现已87岁高龄的梁思礼在接受采访时说:“是父亲的做人与处事思想对我们晚辈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伟大的启蒙思想家梁启超不仅积极地参与了中国近代历史的进程,而且也是子女教育的典范。《梁启超家书》作为一份珍贵的历史文献,具体而深刻地反映了梁启超的以身示范以及书本学习和生活学习相结合的教育子女的思想和方法。在21世纪的我们还在为这一问题上的传统和现代、中国和西方、精英和平民的路径争论不休的时候,梁启超早就以其超越时代的做法解决了这一问题,并由此为我们树立了难以企及的典范。  相似文献   
9.
《清议报》是戊戌政变后梁启超等维新派在日本创办的重要报刊。许多维新派出于对清政府顽固势力镇压戊戌变法的痛恨,在《清议报》上积极宣传西方的自由思想,如天赋自由、政治自由等,攻击中国社会中存在的专制主义。然而,维新派内部对自由的认识并不一致,康有为多次对梁启超等人对西方自由思想宣传的激进性提出批评。  相似文献   
10.
袁越 《世界博览》2010,(12):67-71
如果说,“语言是一扇文化的大门”,那么语言是否强势则取决于“门后”的东西。一百多年前梁启超在《论译书》一文中高喊:“处今日之天下,则必以译书为强国第一义。”可以想象那时的有志青年学习外语,是为了汲取外语“门后”的新知,来救国图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