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76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月诗派的主要代表作家闻一多向来被认为是具有阳刚气质的诗人,但是其充满强烈爱国热情的作品中却充满了感伤气质;唯美的徐志摩的爱情作品,更是流溢着遮挡不住的感伤气质。时代因素和个人遭际是这种气质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七月诗派与九叶诗派作为四十年代两峰对峙的诗歌流派,共同扎根于动荡的社会现实中,或侧重于乡村和对光明的歌颂,或侧重于城市和对黑暗的诅咒;在艺术上表现为心灵“突入”生活、抒情的张扬、自由诗体与心灵“溶解”生活、玄学的沉思、格律体的对立。  相似文献   
3.
阮元的《三家诗补遗》是清代较早的三家《诗》学著作,其主要贡献有两点,一是在王应麟《诗考》的基础上多有补充,二是提供了关于三家《诗》派别划分的诸多方法,尽管这些方法多存在着逻辑上的漏洞,但给后来的三家《诗》研究提供了诸多借鉴。  相似文献   
4.
张震英教授《诗意的聚凝——姚贾诗派研究》是唐代诗歌流派乃至古典诗歌流派研究领域取得的又一重要的标志性成果,具有学术研究的范式意义。著作第一次提出姚贾诗派的概念并论证了其成员组成及发展历程,重建了中晚唐诗坛格局;书中采取动态的方式演绎诗歌流派的发展历程,打破了传统文学流派中以宏观论述结合作家作品为中心的静态写作模式;该著作从中国古典诗歌史的实际出发审视文学流派,对文学流派的内涵和外延作出学理层面的现代解释,彰显出一种新的学术观念,已在自觉建构古典诗歌流派的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5.
近十年来的唐代文学研究,虽然不像20世纪末那样显得轰轰烈烈,但在平静中却有着扎实的积淀。除了文化研究打开的新视野,不断带来丰硕的研究成果外,在文学的文化转型、地域境遇、贬滴境遇、民俗内容等方面的探讨引人入胜,唐代文学研究整体上还显示出中晚唐逐渐超过初盛唐的趋势。最近出版的论著,唐代文学与政治的关系以及文学流派研究,正成为新的学术热点,而这两方面的问题都集中在中晚唐。《诗意的凝聚:姚贾诗派研究》是唐代  相似文献   
6.
云间诗派全盘否定宋诗,暴露出诗学上的盲点。明末内忧外患的双重危机与随之而来的天崩地陷的易代之变,又促使云间诗人扬弃了温柔敦厚的诗教,诗学上呈现较大新变,主要体现在:写真尚实,刺讥当时;英美雄美,合之双美。  相似文献   
7.
许小平 《甘肃科技纵横》2007,36(2):203-203,211
从中国象征诗派的创作内容和手法,来分析西方象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8.
作为“九叶”诗人之一的唐先生一生的创作深具“边缘”性质。“边缘”性质既表现在他的人生道路上,也表现在他的诗歌创作上,其诗歌的“幻美”主题和“日夜边际”的印迹都非常明显。而作为一个现代派气息浓重的“九叶诗派”的诗人,其诗歌的创作也深具个性特征,在九叶之中也是非常边缘化的。  相似文献   
9.
朱彝尊是清代著名的学者.他的诗歌创作博取群籍,论诗以取材博者为尚。他资书为诗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以经、史等学术入诗;二是用典用事广博而僻奥;三是选词用字讲求来历。朱彝尊倡导了浙诗派乃至整个清代宗宋诗派资书以为诗的风气。  相似文献   
10.
“高密诗派”是清代中期的一个重要诗派,影响甚广,以至广西、江西等江南各省俱有“高密诗派”。作为山东著名的科举世家,高密单氏在“高密诗派”的形成与绍述广大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