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综合类   6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潍坊学院学报》2017,(4):57-60
《秋声赋》是田汉在1944年以他真实生活为原型创作的一部五幕剧。作为一部戏剧,《秋声赋》未能与田汉伟大的艺术成就相谐,但就其文学审美性而言,却可以称得上田汉在建国前文学性最高的作品,深切表现了特殊年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内心世界。作为田汉戏剧实验的代表作,《秋声赋》多方融汇了田汉戏剧创作的艺术追求。在戏剧史上,《秋声赋》历史意义高于其价值裂隙所带来的不足。  相似文献   
2.
作为<小说月报>主编,叶圣陶与茅盾、郑振铎最明显的区别在于,他是以一个作家的视角和标准在编辑<小说月报>.在他主编期间,刊物的文学性和趣味性都得到了明显的增强.注重刊物的文学性,积极推出新的作家和作品;改革刊物的编辑体例,使其更趋于艺术化和标准化,是叶圣陶主编<小说月报>所取得的最大成就.  相似文献   
3.
康晓丽 《甘肃科技纵横》2006,35(1):188-188,199
音乐的内容应该包括两种表达方式,一种是直觉、非想象的音乐性的内容,即可听的内容,它是音乐中客观的内容因素。另一种是非直觉的、想象的,可以称之为非音乐性的内容,即可视、可思的内容;它需要主观的想象去实现,因此,音乐中带主观色彩的内容因素。  相似文献   
4.
应在反思的基础上,在文学教学中应用影视手段。影视对文学作品(叙事性作品)文学性的弱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限定了审美的边界;其次是简化了原作的主题;三是弱化了原作的叙事结构及线索。当然,这一手段在教学中仍有重要的辅助作用,它可以提高学生对作品的兴趣、提供一个文本解读范本及有利于比较教学。为了更好的利用这一手段,我们可以在教学中鼓励学生阅读原著,引导学生对原著与影视的主题、叙事方式进行比较,从而使学生能更好的体会两种不同艺术形式的特点,进一步的发挥影视教学手段的作用而避免其不足。  相似文献   
5.
肖智才  蒋利 《科技信息》2011,(13):114-114,75
王度《古镜记》是一篇唐朝早期志怪小说,小说从内容到形式有着许多六朝志怪小说的遗迹,因此对作品本身的研究而言有着很大的升华空间。从神秘性,历史性,文学性等三个方面对其加以具体的分析,找出其存在的多重阐释可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关于数字媒介技术下网络文学的现状与未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数字媒介技术时代背景下,网络文学得到快速发展,随之带来了对意义深刻的消解和对身体感官快感的追求,致使人们担心文学的前途命运问题。然而,文学作为人的一种基本存在方式,也必然与人的生存相伴,而当下文学发展的真正危机是"文学性"的缺失和淡化。要改变现代人精神匮乏的生活状态,就要重新张扬能使人心灵得到慰藉和精神获得超越的"文学性"。  相似文献   
7.
新闻写作是对客观事实的报道,必须具备真实性;同时,新闻写作又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体现,它又应该具备一定的文学性,这两方面是一个好的新闻作品应该兼具的要素。但文学性必须建立在新闻真实性的基础之上,两者之间必须要把握尺度。相互融通。  相似文献   
8.
文学性”其实和编辑有很重要的关系,是被编辑生产出来的“文学性”。20世纪80年代更可以看出编辑的特点,编辑有意识地编发文学作品以表达自身对于文学的看法。当代文学史研究在很多方面可以拓展,应该把围绕作品的各种因素揭示出来。 从“新时期文学30年”甚至是更广阔的“当代文学60年”的角度来看,其中包含着一个巨大的变化,即从1992年“南巡讲话”之后,中国作家面临15年的高度“市场化”和“全球化”过程,这一过程是以前的所有中国人没有经历过的。作家如何来把握这一变化?市场化和全球化的迅猛程度,这是过去中国作家从来没有办法体会到的一种离散的经验,即我们的经验分崩离析了。这种离散的经验也成了“全球化”经验的一个重要部分。我们在失去一个完整的世界之后怎么办?这是中国作家所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我们今天很难在已有的艺术形式和人的内心世界之间建立一种对应关系,如何建立这样的关系,值得去思考。恐怕我们过去的审美经验、文学经验都要发生变化和修正。 “新时期文学30年”或者说“当代文学60年”是个比较完整的阶段。而在这个阶段之后,我们的文学是否又到了一个变革的时期?在未来的日子里,文学的出路又在哪里?还有多少可能性?无论是作家面对的生活世界,还是作家自身的状况,媒介的条件等等,经过了最近15年的时间,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今天所面临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念的缺失。每个人都需要认同,你的认同依据是什么?我们很多人都找不到了。而如果回顾文学的历史的话,会发现文学不完全是追求艺术性、审美,文学在很大程度上都提供了人们认同的依据。我们今天讨论“新时期30年”之后的文学怎么走,实际上也是讨论  相似文献   
9.
在英语文学作品的创作过程中,作家们总是尽可能地大量运用各种陌生化手法。俄国形式主义认为,陌生化手法的运用是增强作品文学性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一般而言,按照语言的语音层面及语法结构单位层面的不同,陌生化手法可以大致归为四类:语音层面的陌生化手法、词汇层面的陌生化手法、句法层面的陌生化手法以及篇章层面的陌生化手法。本文即从这四个层面一一展开陌生化手法在英语文学作品中的大致体现,以示其在文学作品的结构形成与意义表达上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周述波 《科技信息》2009,(4):73-73,68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消费主义的强力渗透,使中国文学进入一个泛文化与泛审美的时代,带来了许多吸引受众眼球的时尚读本,刺激着读者进行快感性与美感性阅读。本文拟从消费主义语境出发,来论述时尚化写作中文化性与文学性的共享及悖论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