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2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4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由于我国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文学思想史的兴起还是晚近的事物,所以这一学科目前仍然面对一些尚未解决而又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例如何渭文学思想史?文学思想史从发生学上是如何产生的?文学思想史与社会政治思想史、哲学思想史以及文学史、文学理论批评史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它最基本的特点是什么?文章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并提出了自己独到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知识分子民间立场、民间文化形态、民间审美形态、民间隐形结构等一系列学术范畴的建立,突破了文学史叙述在知识分子/政治意识形态、传统/现代等二元结构上的局限,拓展了文学研究的多维文化空间.  相似文献   
3.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事件。与之相应,必然会产生反映过一信大事件的学作品。作从诗歌、小说、散、戏剧四个方面搜集了一批史料,并作了相应的论述。该的研究内容,可以弥补中国近代学史研究的不足,填补达一段学研究的空白。  相似文献   
4.
康发雄 《吉安师专学报》2003,24(Z1):154-156
从主题思想、题材、创作方法和表现形式、艺术风格、语言艺术等几个方面评价<边城>.  相似文献   
5.
苏青是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很有独特个性的作家,但由于她的作品疏离政治,未能反映时代的最强音,并且采用了女性叙述视角,所以为许多文学史家有意地遗漏。为了还文学史以历史的真实,本文从分析其性格入手,就新旧雅俗的有机结合及自觉、独特、深刘的女性意识两个方面探讨苏青的创作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学界以往对文献史料之于当代文学研究意义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一定程度上可以归固于对当代文学史研究作为断代史和专门史的属性有所忽略.对当代文学史叙述的任务和目标比较模糊.以及对当代文学的特赇性缺乏足够的自觉。在文献史料的运用上,既有囿于研究者的史学意识和史料视野,大量新发掘的文献史料没有进入文学史,导致一些流行的偏见仍是文学史上难以撼动的“钉子户”;也有在写作上未能将文献史料与作家的文学行为分析、优美作品的深度阐释、文学史价值的重构与发现有机地加以融合的问题。以作家的“文学行为实存分析”为中心,结合政治、制度、文化的考察.融合事件、思潮、作家、作品.叙述出文体演化史、思潮流变史、审美风尚史以及作家作品史齐头并进、杂糅无间的当代文学发生发展的生动和流动的景象,应是文学史叙述追求的一种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多民族文学史观的视野下,中国翻译史书写将发生重大变化,其中三组关系亟待关注:少数民族文学与汉族文学翻译;口传文学翻译与书面文学翻译;海外华语文学翻译与本土中华文学翻译。少数民族文学、口传文学和海外华语文学翻译的纳入,可使翻译史在容量上成重量级、在形式上呈多声部,这是突破当前翻译史书写瓶颈所在,也是作为朝向确立中华多民族翻译文学史观的一种努力和书写中国多民族翻译史的一次尝试。  相似文献   
8.
国内学界多年来有种看法:中国文学史书写中,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始终处于"边缘化"状态,而且还很严重。提倡各民族文学多元共生无疑必要,但多元共生涉及很多复杂因素,也并不意味着"平分秋色"。因之对"边缘化"问题应该综合把握,多些客观审视,防止以偏概全,避免理想代替现实的情绪化。由此要注意三个问题:历史状况的全局衡量;文学史书写与文学客观状况;文学史书写的经典化情况。  相似文献   
9.
<正>放在我面前的赵普光博士的这部论著《书话与现代中国文学》,是在现代中国文学研究已经相当成熟的今天,独立发现的一个全新课题,又是首次对历史传统悠久、内容丰富而驳杂的书话写作现象,予以自成体系的学理性文学史研究之重要成果。作者对书话问题的研究关注转眼已达近十年之久,本书纵观历史与当下独特书话写作之现象,以开阔的文学史研究视域,探源书  相似文献   
10.
应凤凰出版的史料书系与其说是书痴者的精神漫游,不如说它为台湾战后文学史的建构提供一砖一瓦,这是对阅读空气愈来愈淡薄的当下社会的补救和切实的导引。许俊雅的文学史观念的创新与实践,均因历史的积淀及其资料尽量收集全,尽可能考辨资料的真伪,使其研究品质显著提升。杨照的文学评论带有深厚的社会批评色彩,在深入反省历史与现实时,能紧扣知识分子迷惘与困境的精神状态,锐利的风格在文坛中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