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1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影片《图雅的婚事》是导演由纯个人化表达向电影故事性转变的探索,因此更注重电影叙事表达和影像表意性。影片贴近于普通人的现实生活,表现真实的生活质感,赞扬人类面对无奈命运时自我救赎的乐观坚忍精神。  相似文献   
2.
霍桑是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的杰出代表,他以揭示清教背景下新英格兰的生活而著称。他的清教情结既源于社会的宗教氛围,也与其家庭背景和自身经历息息相关。本文探讨了清教的历史、霍桑复杂清教观的原由及其作品中的清教主题。  相似文献   
3.
<正>十年前,黄禹锡正值研究事业的顶峰,却不料生命伦理行为中的造假和欺诈使得他的职业脱离原有的轨道。这个科学的弃儿能否自我救赎?韩国Sooam生物技术研究基金会位于首尔西南郊古罗区的一个林木茂密的山坡上。这个冬日寂静又寒冷,灰白的外表掩饰了山里各种活动的嘈杂,还有其中斯巴达式的生活。  相似文献   
4.
惩罚是方法,规训是目的.运用福柯的相关理论,揭示《肖申克救赎》中的规训权力是如何使犯人的肉体到精神得到规训的,进而指出肉体和精神上的痛苦并不是惩罚的最终目的,把个体规训,并完成个别性到普遍性的完全顺从,才是权力机构力求达到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5.
张苏 《科技信息》2011,(26):128-128
希望是人间最美好的东西。《肖申克的救赎》通过描写主人公安迪在19年的囚禁生活下仍然充满希望,不懈地追求自由,并且坚持帮助自己狱友的故事,向我们揭示了人生的真谛。电影中触及人类灵魂最深处的问题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  相似文献   
6.
大江健三郎在长期的文学创作中,通过对萨特存在主义思想的接受和超越,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文学思想和创作方法。经由西方文化的洗礼,大江健三郎把《圣经》知识熔铸到创作中,使其文学渗透着一种悲天悯人的救赎情怀。同残疾儿子共同生活的经历以及对广岛、长崎核爆患者深重苦难的体悟,激发了大江文学中宏大的共生感。而作为一个有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作家,大江把个人的、家庭的痛苦,升华为对人类前途和命运的关注,最终形成了一种超越一般宗教的普世救赎意识,浸润到大江文学中,体现了大江对人的终极关怀,散发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7.
心灵的救赎     
一凡 《科学大观园》2009,(19):61-61
在某监狱,一名25岁的年轻人因参与贩毒被判了死刑。一审判决后,他不吃不喝,也不和任何人说话,一心想着快些“上路”。管教干部的多次谈话教育、在押人员的现身说教,都无法使这个年轻人开口说话。  相似文献   
8.
商业广告这一古老的行业在进入消费社会以后,在助长人们非理性消费上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同时其自身的经营策略的失误,导致商业广告在总体上存在伦理失范的问题,要摆脱当今受众拒绝姿态的危机,商业广告必须以理性、真诚、公益的救赎方略重塑自身形象。  相似文献   
9.
一个社会的人类文化心理的行进总是比经济基础的变革要缓慢的多 ,年近 4 0的尹小跳在文化心理上仍然保留着以前日常生活的痕迹。《大浴女》通过对女性的或社会学意义或宗教意义上的记忆 ,负疚感、窥视欲、自我救赎欲的审视 ,显示了作家独特的对女性生存和女性命运的关照方式  相似文献   
10.
艾伟是一个擅长小说写作的新锐作家。在日益喧嚣浮躁的时代里,艾伟的小说却在不断演绎人性深处的奥秘,并因此而获得一种可贵的精神的厚度,他善于将人物置于非常情境中去看取人性的变化,原罪与救赎是他的小说在向人性深处掘进时一个不断被言说的母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