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5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9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30篇
教育与普及   28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现状及发展   6篇
综合类   72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 毫秒
1.
在充分考虑温度载荷、机械载荷、硬质涂层膨胀锥硬度、套管硬度对膨胀锥与套管之间屈服挤毁压强影响的基础上,根据分形理论和接触力学推导出膨胀锥与套管之间屈服挤毁压强的计算公式.数值分析表明:膨胀锥与套管之间的屈服挤毁压强随最终温度、分形粗糙度、线膨胀系数、硬质涂层膨胀锥布氏硬度、中间主应力系数、套管壁厚的增大而增大;当分形维数从1增大时,膨胀锥与套管之间的屈服挤毁压强随分形维数的增大而减小;当分形维数增大到接近于2时,膨胀锥与套管之间的屈服挤毁压强随分形维数的增大而增大;随拉压强度比的增大,膨胀锥与套管之间的屈服挤毁压强减小.屈服挤毁压强的计算值与试验测试值之间的相对误差为-8.9253%~-0.9901%.  相似文献   
2.
急性淤胆型肝炎64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临床观察发现,淤胆型肝炎发病年龄较大,女性多于男性,均有黄疸,有不同程度的梗阻性黄疸表现,治疗难度大,病程长,有慢性化趋势.  相似文献   
3.
福州盆地南北港冲淤规律与洪涝灾害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探讨了福州盆地南北港冲淤规律,近年来北港洪水分流量呈上升趋势,洪峰对北港的压力加大,文中还对福州城防洪涝灾害的措施等方面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屈红涛 《科技信息》2008,(16):165-165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方式很多,但具体到个体工程要因地制宜,以下为某矿井单身宿舍楼地基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5.
文章结合济南绕城高速公路南线第四合同段K17+125石拱涵基底处理的施工经验,详细介绍了强夯碎石挤密法在处理湿陷性黄粘土地基中的应用,同时与挖孔、砂桩强夯法和换填三七灰土处理方案作比较,更证明了其经济实用性.  相似文献   
6.
普通挤管机头的基本形式有两种:(1)常用的直通式挤管机头;(2)直角式挤管机头。本文主要对直通式挤管机头进行优化改进设计。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平面变形辊拔与辊挤问题建立了运动许可的三角形速度场并获得上界解析解。该解与 Avitzur 以连续速度场得到的上界解进行比较表明,有时本文解法可得到更低的上界值。  相似文献   
8.
9.
为提高水下抛石体的识别精度,构建了预留有内部空洞的抛石体物理模型与电阻率层析扫描模型研究电阻率层析扫描技术在水下抛石体内部空洞探测中的成像效果,并与传统克里金插值法效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电阻率层析扫描可以有效识别水下抛石体中的空洞,并且在刺激源数量为6时电阻率层析扫描模型模拟精度达到较高值;电阻率层析扫描技术在通道纵剖面上的识别能力要远高于传统克里金插值法;将数值模拟结果中电导率大于300.μS/cm的区域视为空洞区,整体反演结果略大于真实值,在 x、y、z 3个方向上的偏差分别为2.73、1.75、6.95.cm;基于反演结果对电阻率层析扫描模型进行正演,正演结果与实测数据的拟合度超过0.95,证明了电阻率层析扫描模型反演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三门峡、小浪底、陆浑、故县以及河口村等骨干水库群的联合调度运用,黄河下游的水沙过程发生了显著的改变.近年来,特殊的水沙条件引起黄河下游三官庙至韦滩河段的河势发生改变,造成了滩地大量坍塌,并且危及到两岸村庄与堤防安全.为了明确三官庙至韦滩河段的主流摆动规律及其驱动机制,采用资料分析与理论研究,阐述了三官庙至韦滩河段的河道与工程概况,分析了该河段水沙过程与河道冲淤变化特征.同时,根据不同时期该河段的河势调整特点及其与水沙过程之间的响应关系,预估了不同流量过程条件下的河势演变趋势.研究表明,从短期来看,长历时大水冲刷形成的河槽较为稳定,加之河道整治工程的不断完善,河势将按照治导线行走的概率增大.但是从长期来看,随着骨干水库群的投入使用与工农业用水量的增长,黄河下游持续小水的可能性将偏大,主流则会在河道内摆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