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16篇
综合类   135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英文电影片名的汉译方法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视翻译是文学翻译的一种重要形式,电影片名的翻译在影视翻译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论述了电影片名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指出了影响英文电影片名汉译的因素,同时提出了在影视翻译中,翻译工作者应具备的素质.  相似文献   
2.
时代的变迁,促进了语言的变化和发展,进而也使英汉词汇在旧词上不断地演变。那么,在社会变革和科技经济发展的今天,怎样正确把握词义的变化来准确地进行英汉词汇的翻译,这是我们值得探讨的。  相似文献   
3.
外来词的借用丰富了现代汉语词汇,而外来词的滥用和翻译的混乱又同时造成了语言的污染.本文旨在通过对汉译外来词的几种主要方法,如音译、意译、直译、音译加意译、音译加汉语语素、音译兼意译,进行分析、讨论,引起人们对于外来词的翻译、吸收及其规范化的思考和重视.  相似文献   
4.
外来语进入汉语,大致有四种形式:(一)用汉字记录外来词的读音直接使用;(二)在音译的基础上附加指类名词;(三)音与意的结合改造;(四)为外来词选择对应的汉语词,即意译。汉语中发展史证明,外来词的地闸是社会繁荣,对外开放的时代产物。我们不拒绝外来词进入汉语,但不加节制地盲目引入使用不规范的词语,不利于民族语言的运用。审慎精选和统一规范,是借用外来语丰富本语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5.
谚语语言简练,寓意深刻,有的还带有浓厚的民族特色。本文针对英语谚语的翻译,提出了一些常见的翻译方法、即直译法、意译法、套用同义汉语谚语、直意译结合法。  相似文献   
6.
虽植根于传统的土壤中,道安的“五失本”抓住了涉及翻译的直译与意译、质直与丽、质与量的矛盾和统一;“三不易”涉及了翻译活动的主体性问题,是系统的、辩证的、先进的中国传统译论。  相似文献   
7.
浅析英语新闻报刊文体的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分析了英语新闻报刊文体的范畴,新闻报刊文体的特点,它的句法特点涉及到翻译成中文时翻译方法既要忠实原文,以求达到最佳可读性,同时也要注意文章中不同文体直译与意译的结合,还要注意翻译中的文化因素,以求达到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8.
字幕翻译应通过对源语信息进行浓缩、简化、省略等减译处理,给观众提供通俗易懂、简洁流畅且符合人物个性的字幕语言,让观众迅速准确地明白剧情。翻译的难度在于文化信息的转换,翻译时应尽力保留源语独特的表达方法,诸如词语、比喻、典故、人名等应直译,以体现源语及其文化的瑰丽;不得已时,再采用意译,以达到与源语功能的对等。意译时,可采用适度的娱乐化改写或本土化策略。  相似文献   
9.
丁静  高珍 《科技信息》2012,(25):161+218-161,218
本文通过对林语堂先生所著《京华烟云》中男性人物姓名的分析,阐述了在姓名翻译中音译与意译都是创作者使用的翻译手段,其最终目的都是为文学创作服务,都是为了达到不同语言间的文化交流所使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隐喻作为一种思维方式,体现人类的认知和文化。汉语词汇丰富的隐喻在英译时需要灵活处理,可以根据不同语境、文化内涵和隐喻的凸显程度,对其进行直译、意译、转换目标域或直译加释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