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综合类   43篇
  2024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风水两相作用对黄河支流悬移质粒度特征的影响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黄河中游29条支流、40个站点的资料为基础,研究了风水两相作用对黄河支流悬移质粒度特征的影响.研究表明,悬沙中>0.05 mm的粗颗粒组分百分比随年降水量的增大而减小,随年沙尘暴日数的增大而增大;悬沙中<0.01 mm细颗粒组分的百分比随年降水量的增大而增大,随年沙尘暴日数的增大而减小;悬沙中值粒径D50随年降水量的增大而减小,随年沙尘暴日数的增大而增大.建立了悬沙中>0.05 mm的粗颗粒组分百分比和悬沙中<0.01 mm细颗粒组分百分比与年均沙尘暴日数tss和年均降水量Pm之间的回归方程.分析结果表明,tss和Pm的变化对于悬沙中>0.05 mm的粗颗粒组分百分比变化的相对贡献率分别为70.4%和29.6%,对于悬沙中<0.01mm细颗粒组分百分比变化的相对贡献率分别为91.1%和8.9%,对于D50变化的相对贡献率分别为93.1%和6.9%.提出以年均降水量Pm与年均沙尘暴日数tss之比作为风水两相作用指标.资料分析表明,悬沙中>0.05 mm的粗颗粒组分百分比(r>0.05mm)随风水两相作用指标(Pm/tss)的增大而减小,悬沙中<0.01 mm的细颗粒组分百分比(r<0.01mm)随风水两相作用指标的增大而增大.在不同的河流之间,随着风水两相作用指标的变化,粗细颗粒之间表现出不同的搭配关系, 这种搭配关系的变化对高含沙水流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导致悬移质含沙量出现峰值.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分析螺旋流流态入手,考虑泥沙的运动状态相似,讨论了螺旋流中均匀泥沙在有效重力和绕流阻力作用下成为悬移质的相似律,以及泥沙的起动相似和悬移相似的同一性问题;分析了螺旋流输沙过程中沿程阻力损失。它为螺旋流输沙的试验研究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长江口最大浑浊带悬移质,底质微量金属形态分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用Tessier分离方法分析了长江口最大浑浊带洪,枯季悬移质和表层底质样品中Cd,Cu,Pb和Zn的形态分布,结果表明;Cd主要以非残渣态存在,占地总量90%左右,其中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占多数,其次为碳酸盐结合态和离子交换态;Pb在非残渣态中比例约有74%,其中铁锰氧化结合态占近一半,Cu和Zn约有60%以非残渣态存在,其中有机态Cu比例较高,离子交换态的Cu和Pb接近为零,悬移质中微量金属不仅  相似文献   
4.
为了实现悬移质泥沙运动过程的模拟分析,应用联合k-ε紊流方程和悬沙输运方程的单流体模型,采用有限体积数值方法对其离散求解,分别对净冲刷和净淤积试验算例进行了计算模拟,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说明该模型是正确有效的,可以用来模拟悬移质泥沙的运动问题.分别对两个试验中泥沙上扬和沉降的运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净冲刷和净淤积试验中泥沙开始上扬和沉降直至稳定状态分别运行24 s和35 s.采用单流体模型可以有效地对悬移质泥沙运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为河流海岸工程中的水沙研究提供可靠的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工程爆破冲抛悬浮物潮对流扩散数值预测二维模型,并利用此模型预测了南海大亚湾马鞭洲原油码头场地平整(爆破填土)工程冲抛悬浮物对周围海域的影响,取得了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针对少沙河流上船闸航道泥沙淤问题研究资料甚少的情况,采用物理模型试验方法,研究了贵港枢纽船闸引航道水流泥沙运动规律,分析了引航道淤积的机理及特点,得出了3个特征年份引航道泥沙回淤量及引航道口让区最大淤积厚度,研究表明少沙洒流上的船部引航道淤积仍然是不可忽视的问题,建设中必须考虑相应的清淤措施。  相似文献   
7.
王锋 《中国西部科技》2013,(3):88+98-88,98
水文测验和水文资料整编中,经常发现一些技术问题在水文测验规范和水文资料整编规范中的描述不十分清楚,每个专业技术人员对水文测验规范及水文资料整编规范中条文的理解能力和理解角度不同,认识得不到统一,其结果使水文测验和资料整编成果因人而异,本文根据笔者对水文测验规范、水文资料整编规范的认真理解,对测站水文测验和水文资料整编中发生的两则技术问题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8.
为了定量地预测规划河道特别是规划河堰附近的河床冲淤情况,做好拦河堰与河道的规划工作,建立了一个能考虑各泥沙粒径组的级配、流线曲率与流路曲率的差异以及能同时对推移质与悬移质泥沙进行计算的正交曲线坐标系准三维全沙数学模型.用正规划重建倒伏式拦河堰的某河的现有河道实测资料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表明,冲淤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基本一致.以该河规划重建的倒伏式拦河堰为讨论对象,取其上下游一定的规划河道区间为计算河段,对设计洪水时的冲淤情况进行了模拟预测.预测结果表明:该模型的水位计算结果与一维非均匀流模型的计算结果基本一致并更符合河道的地形特征,河道冲淤趋势符合河道及水流的特征;规划堰上下游附近的河床冲刷量最大为3.0 m,整个计算河段的冲淤量也在-3.0~3.0 m范围内.可见,规划河道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规划堰的选址是比较合适的.  相似文献   
9.
分汊河道分沙的三维数值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分析汊道口门处水流结构对悬移质分沙的影响,采用带旋流修正的k-ε双方程紊流模型,对分汊河道分流口门处的三维水流结构进行精确计算,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可考虑相间滑移的混相流模型对不同形态分汊河道的悬移质分沙进行计算。计算结果显示了分汊口门处表底层水流的差异及横向环流的存在等现象,与前人的实验值吻合良好。计算结果表明,分汊口门处的环流强弱和悬移质垂线分布是影响汊道分沙比与分流比关系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本结合珠江口的动力环境分析了控制珠江口泥沙运动与沉积的主要因素及其运动特点,径流,潮流与陆架水是控制泥沙运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