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5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88篇
  2024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花郎     
斑星闪烁映花郎,汗河遥织成墨纺,花郎自知青春易,回教青盲惜高亢,人生自古多离殇,患不提防独徘徊,待到重阳忆鸿雁,它山之处是故乡,  相似文献   
4.
东汉末年的中下层士人,为了谋求前程,背井离乡,成为游子。世路坎坷使得游子们的人生理想幻灭,进而陷入忧患的深渊。游子们感叹人生的短暂,不甘于草木同朽,想通过建功立业而达到不朽;不愿虚度一生,而追求现世的享受游戏人生。然而短暂的享受,并不能真正的排遣心中困惑,于是借乡情和爱情来慰藉自己的心灵。游子客居异乡,思妇"空床难独守",孤独感长期萦绕在他们心间。《古诗十九首》的诗篇都根植于这片动乱的土壤,从而具有了忧患意识和孤独感。  相似文献   
5.
从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到胡锦涛,中共四代领导人都保持着强烈的忧患意识。他们忧患的主要内容是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人民生活的幸福安康和党的发展壮大。强烈的忧患意识是中国共产党永远保持清醒头脑、生机活力和立于不败之地的动力机制和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6.
明末清初,士人作为思想前沿的一个群体,对明王朝的衰亡和清王朝的崛起各自表现出了不同的反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士人的忧患意识在此时期有的表现出了对明亡的担忧,以直言极谏或者领兵抵抗的方式体现出来;有的明哲保身,以隐居或潜身学问的方式避世;更有的士人改变了自己的立场,为新崛起的清王朝服务。各种表现的原因:一有传统忠君观念的影响,二有个体意识的觉醒,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7.
两宋时期,历史教育受到了统治阶级的高度重视。历史教育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既有针对统治者而开展的以资政、资治为目的的历史教育,又有系统传授历史知识、以培德育人为目的的学校历史教育,同时还有面向普通民众的社会历史教育,极大地促进了两宋历史教育的大众化和通俗化,推动了历史教育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8.
忧患意识在南唐词人冯延巳的词中多有体现,这与他的个性气质及所处的环境有关。冯延巳的这种词风,既影响了李璟、李煜的词作,亦开启了北宋晏殊、欧阳修诸家的风气。  相似文献   
9.
曾读过北美阿拉斯加鹿苑的故事,使我有了感慨。在动物群体中引进忧患意识,就能让它们健康成长。我们人类是最高级的动物,一定要不乏有这种意识,而当今的时代,当代的中学生,缺少的正是这种意识。本文主要就是想通过历史课唤回学生的忧惠意识。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士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不同的特征。虽然到了近代,士文化已经在现代社会结构中逐渐消亡,但传统士文化所保留的精神特质依然在现代知识分子人格形成中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老舍作为一名知识分子和作家,在其作品和知识分子的人格形成中,既有传统士文化所留下的深深烙印,又具有知识分子的现代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