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0篇
  免费   6篇
丛书文集   2篇
教育与普及   6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305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打歌”史称“踏歌”,是一种自娱性的民间歌舞。彝族“打歌”历史悠久、曲调优芙、歌词内容丰富、舞姿活泼多变,并在国内外享有盛名,是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之一。在当前世界范围内的现代化进程中,通过各种途径积极保护彝族“打歌”这一传统文艺形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云南省直苴村民族服饰的艺术特征及文化心理特征进行初步的探讨;并试图以此为基础展开民族服饰及其流变关系研究;期望由此展开对民族服饰在当代服装流行文化中的意义、民族文化在当代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价值等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凉山彝族传统习惯法既有积极的一面,即具有广泛的约束作用;处理矛盾及时,为公、检、法部门减轻了工作压力;在大案和要案中,对国家法律有辅助和补充作用;但也有消极的一面,即将刑事案件作民事案件处理,包庇犯罪分子逃避法律责任,报复心态太重,当事人损失惨重;纠纷调解过程中伴随的宴饮方式,耗费大量钱财,破坏和影响经济发展不得已采取神判定是非也有一定的弊端。  相似文献   
4.
当代彝族散文整体上具有写实倾向,产生了一批富于表现力、充满激情与力度的杰作;同时,拘泥于生活现实对艺术表现的自由也有所限制,文学观略显单一。以写实为基点,一些当代彝族作家逐渐走向“文化大散文”,深掘少数民族审美特质,贡献出许多新的文学意象。因此,突破单一化的文学观、走向更加自觉的文体探索、开掘民族审美文化的新内涵,产生自己的文体家,是彝族散文走向当代形态的重要环节。只有获得文体的自由与自在,当代彝族散文才能够超越民族风情之展现,对自身民族深厚的审美意识有一种新的认知,进而为中国文学艺术做出不可替代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凉山彝族亲属称谓其特点为,部分亲属称谓受说话性别影响,面称和引称的使用有严格的区别,面称跟名字有关。  相似文献   
6.
彝族在历史上由中国迁徙进入越南后并不称为彝族。而称倮倮族和濮拉族。文章依据有关资料,对越南彝族的人口分布、迁徙历史、文化特征等进行初步阐述,以就教于有关彝学研究之方家。  相似文献   
7.
张德元 《凉山大学学报》2003,5(4):171-173,176
毕摩是适应早期彝族社会的精神需求而产生的,毕摩的职能就是把人们的愿望告之鬼神,以求鬼神的庇护。在创造继承彝族文字与文化方面及与外民族进行交流方面,毕摩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利布 《凉山大学学报》2003,5(4):177-179
本介绍了存在于凉山彝族民间婚礼、节日、丧葬、祭祀、娱乐这几个民俗事项中的几种主要舞蹈。  相似文献   
9.
蒋新红 《科技信息》2011,(22):I0015-I0015
澜沧江是一条国际河流,也是民族居住和迁徙的走廊,在省内流经迪庆州、怒江州、大理州、保山地区、临沧地区、思茅地区和西双版纳等地州。从先秦的时候开始,这里就居住着彝族等各族人民。两汉时期,对澜沧江流域的彝族地区设郡置县,并实行移民垦殖,彝族地区被纳入了中央王朝的管理体制,社会经济也得到了发展。  相似文献   
10.
《指路经》主要用于呗耄为亡灵指引道路进入祖先居住的地方。武定彝文《指路经》内容分为:刚死去的亡灵无归属感、祭祀亡灵、呗耄指引亡灵到达祖先发祥地,以及告诫亡灵在奔赴祖先圣地的路途中所要注意等问题。武定《指路经》展现了彝族先民的世界观和其宗教文化观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