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1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篇
系统科学   20篇
丛书文集   92篇
教育与普及   15篇
理论与方法论   111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175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109篇
  2013年   86篇
  2012年   124篇
  2011年   125篇
  2010年   159篇
  2009年   161篇
  2008年   168篇
  2007年   171篇
  2006年   102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109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通过访谈法和观察法对宁夏南部山区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做了初步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小学体育教师身兼数职,体育课教师专职化程度不高,体育课教学效果不乐观,体育专业教师没体育课可上的一种困境.针对宁南地区农村小学体育课需求的真实性,如何在优化师资结构,拓展教学素质,完善体育教学现状等方面进行一些“源头”性的干预措施,对切实改善宁南山区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现状是有一定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手机短信修辞文本独特的建构方式主要表现为跳跃式和分行式两类。使用这种文本建构方式的原因有三方面:一是现代化的手机短信服务功能的完善性为他们提供了使用的可能性;二是年轻人为了满足个人的标新立异心理;三是为了省时省力。新颖的建构文本方式的使用给人们带来了新的视觉享受,但同时也存在不完善之处,有待继续改进完善。  相似文献   
3.
皮亚杰结构——建构理论对语文研究性学习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学习过程和研究过程密不可分;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要注意研究性学习中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和人格的自我实现。  相似文献   
4.
以中职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培养目标为依据,通过分析农科中职师资培养特点,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科研训练、选题及论写作等方面对其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本文就我区的双语教学现状,发展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进一步提出了双语授课的意义与作用。  相似文献   
6.
学习模式与教育方式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工具性教育导致了一味灌输的接受认同式学习模式,它不能适应新世纪人类及社会发展的需要,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改变以往单纯的化占有式思维,形成一种以化批判与生成为机制的建构性学习模式,这才是当代学习理论探究中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论美国高校的师资竞争--兼谈对我国高校师资建设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在介绍了美国高校师资竞争背景的基础上,分别从提高待遇,扩大权利,任职保障三个方面对美国高校的师资竞争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就美国高校师资竞争对我国高等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启示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在20世纪大文学的背景下审视中国新诗的构建与发展,它在主动接受世界文学现代性的同时,不断融入传统文化精神,呈现出区别于以往任何一个时代的独特风格。无论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新诗现代性建构最初时的突破与传承,还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新诗现代性重建过程中的回归与寻根意识,中国新诗在努力寻找个性的自我和未来,构筑诗歌的心灵之城,形成20世纪中国新诗的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9.
人类进入消费社会以后,奢侈和浪费成为其显著特征之一,追求奢侈和浪费造成了人的自我异化和生态危机。反思现代社会人性的迷失,建构一种新型的节约型社会,既是人类在新的生存境域中寻求可持续发展的历史逻辑,同时也是人类政治伦理价值的理想诉求。对现代性社会制度的批判,建构一种与生态环境相适应、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协同进化的社会制度,是最终实现人和自然的解放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10.
生活世界理论在哈贝马斯社会批判理论中居于核心地位,但他对生活世界的理解并不是前后一致的。他早期基本上是在综合胡塞尔和许茨生活世界理论基础上而形成自己关于生活世界的理解,而他后期的社会批判理论则奠基在语言学转向后的生活世界理论基础之上。由于这一语言学转向,与其早期社会批判理论相比,他后期的社会批判理论在形式上更趋合理,在内容上更深刻,在批判的同时还形成了自己关于未来理想社会的建构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