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5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的观点多认为“风”是民间歌谣,可是“风谣”说如果成立,那么先秦时期就曾出现过一个从人人会作诗(“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到无人会作诗(“《诗》亡”说)的怪现象。同时,两汉以来曾进行过多次“采风”,可是所采到的民歌却无法与“国风”相比。这并不是劳动人民的文化素质愈来愈低,而是“风”根本就不是什么民间歌谣,其实质是“巫风”。或者说,巫是先泰时期的诗人歌手,风是“巫歌。” 文章首先通过对《易经》中古歌谣与《楚辞》的作者皆为巫的考证,论证出《诗经》的作者亦是巫。其次,《礼记》:“命大师陈诗以观民风”,其中“民”在此指臣,引伸为诸侯;“风”指“歌舞为巫觋之风俗”。由于列国的巫觋歌舞之风体现了礼乐制度,所以在礼坏乐崩之际引起了周天子的极度重视,从而所陈之“诗”即是巫觋歌舞时所唱的乐诗。其三,探讨了“省风作乐”的实质与“诗不能作”的原因。最后揭示了巫风中的“性”文化,“郑声淫”等是巫风中性文化的产物。并探讨出孔子“乐正”并不是删诗而是修正或订正诗,即将诗中的“淫声”之处改正过来,使之符合礼教。  相似文献   
2.
本文指出屈子《离骚》暗合《周易》离卦,为楚民族——太阳神家族濒临灭亡的浑厚悲歌,指出屈子饰演巫企求与先祖亡君神交未遂,在祖国实现美政理想之伟大抱负落空,乃决心自沉汩罗,身殉祖国,灵赴巫郡,此即《离骚》这一千古奇文之真相。  相似文献   
3.
在上古时代,殷人信仰鬼神的宗教观念最为浓厚。当时,处于神人之间、具有贯通天人功能的巫(女性)、觋(男性)不仅是协调整个宇宙秩序的最高圣徒,更是中国上古艺术创作的直接参与和创作,他们在倾听和领受神的意旨时所举行的一系列巫术仪式及形诸礼器、玉器等物的雕刻、绘画等,正是中国古代艺术的渊薮。  相似文献   
4.
现代考古学者称巫山大溪文化遗存中的绿松石为耳饰。而古代医学家则更看重绿松石的医用功效,原始社会的先民则把绿松石作为巫医和巫饰的器具。  相似文献   
5.
“巫、舞”的原初形态及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原始巫文化而产生的“巫”,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扮演了不同的角色:从原始兼通人神的首领 到专司祭祠鬼神的巫师。“巫”与“王”也由统一走向了分化。“巫”“舞”同源,舞也由娱神的巫术方式变为 娱人的舞蹈。“后边”在历史中的功用和变化为“巫”的发展演化提供了旁证。  相似文献   
6.
湘西“巫傩”风俗与湘鄂川黔边民族体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文化社会学的角度对湘西民间传统体育的发生发展与其巫作风俗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壮族族群在本土文化的基础上,汲取儒、道,释和其他民族文化生成了民间信仰的师公教,在师公承担的巫神降神驱鬼、治病救难等活动中又形成了师巫文化,主要体现在其服饰及其配件的法力护佑身体,并将这种法力延伸到植物上,自发建构了富有鲜明特色的护体生态师巫文化.  相似文献   
8.
宋成魏 《科技咨询导报》2007,(16):112-112,114
一惯的神秘气氛,略带诡异的景物,这些是林白小说的最爱,让你恐惧而又犹豫,犹豫而又兴奋,变出一个女人特有的色彩记忆的幻界。她在展示一个这样的内在逻辑:女人的生命是从男人开始的,到男人结束,又从男人延续。男人和女人都永远逃不出爱的巫术场。  相似文献   
9.
象征是人类文化艺术诞生之源.饕餮作为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见证,其形象背后深蕴着中华民族的古老历史和灿烂文化,其神秘的象征意味一直都是东西方学者们倾心研究的对象.饕餮纹--这一青铜时代的装饰母题内含着凝重的宗教情统和拙朴的装饰意味,它向后人再现了远古历史前进的力量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文化是多元融合而成的,道家尤其有这种色彩.曾任周史官的老子一方面精通周礼、娴熟于礼乐文化;另一方面又浸染有楚文化的内蕴.这使他在批判周礼时能毫不留情,又能直指其要害.老子以哲学本体论的"道"批判西周的宗教之天,扬弃了西周的宗法宗教传统.老子的自然本体论思想丢弃了西周的尚德精神,保持一种价值中立的观点.这使道家的楚文化背景发生影响.荆楚文化崇尚巫风和多神体系,而巫术是一种工具化的宗教思维.道家之所以能后启道教正是这种巫术思维影响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