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6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9篇
教育与普及   9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现状及发展   7篇
综合类   29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借助于控制体热平衡和熵平衡导出换热过程Yong损失率方程,利用换热过程的Yong损失率方程得到了3种天然制冷工质(氨、二氧化碳、丙烷)和常用卤代烃制冷工质在不同换热方式下的综合特性,并在相同换热模式下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上述几种天然工质(尤其是氨)其流动与传热的综合性能优于R22,R500和R114等几种常用的卤代烃工质.  相似文献   
2.
用PR方程计算氮-烃类二元混合物的自由焓,提出判别氨-烃类二元混合物互溶性的方法,并计算了该类混合工质的汽液平衡、液液平衡和汽液液平衡特性,为寻求新的混合工质对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理论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3.
通讯基站面临散热不均、散热系统能耗高等问题。分离式热管换热器能替代机房内空调的使用,有效减少基站散热系统能耗。分离式热管换热器传热性能的影响因素有充液率、工质类型和风量等。为了研究不同因素对换热性能的影响,通过理论计算对比分析了理论充液率和实际充液率的差异;搭建实验平台研究了不同充液率下换热器的传热性能变化规律,不同高、中温工质下换热器性能的差异以及室内外风机功率的改变对换热器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使用工质R134a时,最小充液率理论值和实际值的误差为4.74%,换热器最优充液率范围为27.1%~47.9%,且最佳充液率为31.6%,最佳充液率下换热器当量换热系数为909 W/℃;随着充液率的提升,换热器内部相变区域先增大后减小,传热形式由气态工质显热传热为主先变为工质相变潜热传热为主,而后变成液态工质显热传热为主;高温工质不适用于该分离式热管换热器,使用高温工质时,换热器内部无明显相变区域,换热器使用的工质沸点越低,相变区域越大,换热器性能越好,其最佳充液率范围也越大;随着室内、外风机功率增大,换热器性能均先迅速提升而后提升速率减缓,但蒸发器侧由于散热条件较差,提升内风机功率对系...  相似文献   
4.
采用高精度差分方法对空间发展轴对称可压缩射流流场进行直接数值模拟, 计算结果显示了射流失稳后首先出现Kelvin-Helmholtz非稳定特征, 流动的进一步发 展, 非线性效应的增长导致轴对称涡环的二次失稳和流向涡的产生, 并给出了拟序结构的三维演化过程. 计算结果证实了轴对称射流中二次失稳、流向涡的产生是增强流动混合及流动产生转捩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5.
同位素技术测试地下水流速流向的原理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利用同位素方法测试水文地质参数(主要是地下水的流速、流向)的基本原理,并结合广东省某研究区的实际测试成果进行了分析,指出在今后类似测试中需注意的4个问题:完善测试钻孔的结构和成井工艺,特别是过滤器的结构;含水层水力坡度的精确测定;测试井孔的代表性和经济合理性;测试数据的解释必须具有扎实的地质和水文地质知识。  相似文献   
6.
对非共沸混合工质HFC-32/HFC-134a在毛细管内的流动状态进行了分析.从毛细管内流体流动的基本方程出发,结合非共沸二元工质的特性,应用混合法则分析了非共沸混合工质的节流过程.建立数学模型并求得在不同压差条件下的毛细管最佳长度.  相似文献   
7.
选用CSD状态方程、合适的混合法则及其相互作用系数,对替代HCFC-22的三元混合工质HFC-32/HFC-125/HFC-134a进行了热力性质计算误差分析表明计算结果达到一定的精度,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理论循环计算、分析和比较.所有计算均编制程序在计算机上进行  相似文献   
8.
自然工质二氧化碳汽车空调性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实验研究了跨临界二氧化碳汽车空调系统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环境温度、气冷器冷却风量、压缩机的效率和转速、运行的高压值等因素对系统性能有极大影响;在不同运行工况下,降低气冷器出口CO2温度、调整系统的运行高压为最佳压力值,是提高系统性能的首要途径,这对控制器的设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针对分布式能源系统中内燃机负荷变化较大、传统的有机朗肯循环(ORC)工质优选未能关注变工况性能的问题,开展了基于变工况特性的ORC工质优选研究。首先,基于MATLAB平台构建了基于变工况特性的工质优选模型,涉及系统设计参数获取、变工况仿真和热经济性分析3个层面,具有较高的模型精度。然后,基于该模型,针对8种典型实用性工质,分析了变工况循环性能及典型全日电负荷下的热经济性能。研究表明:水在高负荷工况时的净输出功率较多,适合运行在高负荷工况条件下,而甲苯在低负荷工况时展现出较大的性能优势,适合运行在低负荷工况条件下;在考虑实际运行情况下,水的发电成本和折旧回收期为0.131美元·(kW·h)~(-1)和8.08a,而甲苯的分别为0.127美元·(kW·h)~(-1)和6.75a。这些规律进一步表明,水适用于电负荷稳定的建筑类型,而甲苯适用于电负荷瞬变的建筑类型。  相似文献   
10.
在研究了大量的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简单介绍了有机朗肯循环(organic Rankine cycle,ORC)系统的运行原理,并分别对ORC系统的循环工质、性能影响参数、系统优化方式以及主要应用领域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论述。ORC系统作为一种热力发电系统,虽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分析上,要推广其应用,仍存在许多实际问题需要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