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6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系统科学   5篇
丛书文集   67篇
教育与普及   154篇
理论与方法论   221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262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169篇
  2013年   225篇
  2012年   223篇
  2011年   257篇
  2010年   224篇
  2009年   263篇
  2008年   286篇
  2007年   237篇
  2006年   161篇
  2005年   137篇
  2004年   141篇
  2003年   109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82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5年   1篇
  194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表于1976年的《复活节游行》是美国现代作家理查德·耶茨的"女性小说"。在作品中,耶茨从一个男性作家的视角,细致入微地描写了上世纪70年代美国都市普通家庭两姐妹,用犀利但满含怜悯的笔触展示了以主人公艾米莉一家为代表的孤独的女性群体,是作家在其短篇小说集《十一种孤独》之后所描述的"第十二种孤独"——女性孤独。从孤独的女性主题着手,以《复活节游行》的分析为突破口,结合存在主义探讨作家对女性孤独的理解,并试图找到破解现代人孤独的钥匙。  相似文献   
2.
3.
为充分体现对女性群体的关爱,切实加强女教工的健康保健工作,安庆师院女工委于2001年6月1日至18日组织并委托安庆市妇幼保健站开展了对本校191名女教工的妇科健康普查.参检人员中患病人次183次,总患病率为95.3%.各类疾病患者构成见附表.  相似文献   
4.
大众传媒对女性形象的负面表现、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大众传媒对女性形象的塑造仍然是将其固定在传统角色中,并突出了女性的可视性与观赏性,将女性对象化和商品化,这样的女性形象将严重影响女性对自身角色身份的认识,不利于女性的全面发展,阻隔了男女平等关系的形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传媒在运作机制上日益商业化以及传媒工作者性别意识不强,社会缺少对大众传媒的监督等,因而有必要采取一些有力的措施和对策,引导大众传媒在宣传男女平等观念、促进妇女发展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夏洛蒂·勃朗特与萨克雷分别塑造了家庭女教师形象 :简·爱与利蓓加。这两个人物形象同中有异 :她们所处的时代 ,社会出身 ,人生道路大致相同 ,但在褒贬色彩和形象内涵方面有着明显的不同。这种差异性则主要是由于创造形象的作家萨克雷与夏洛蒂·勃郎特性别不同造成的。作家性别的不同会对女性形象的塑造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就沈从文笔下湘西乡民自在自足生命形态的劣势面入手 ,分析《萧萧》中整体性精神蒙昧与女性自身精神蒙昧造成女性人生的盲目和女性生存的悲剧性 ,并谈及《萧萧》内在精神与启蒙精神的同一性  相似文献   
7.
《科技园地》2003,(4):39-40
  相似文献   
8.
星座漫谈     
卞毓麟 《科学》2002,54(6):46-48
人在地球上仰望长空,觉得天似穹庐,这个表观上的球面叫做"天球".天球上布满着亮度各异的星星.在无月的晴朗夜空,在没有人为光源干扰的情况下,视力正常的肉跟能够看见的星星约为6000颗左右,其中一半在地平线之上,另一半或者尚未从东方升起,或者已降落到西方的地平线下.换句话说,在任何时刻,人们用肉眼见到的星星最多也就是3000颗左右.  相似文献   
9.
本文试着分析庐隐小说的特点:浓厚的自叙传性质;以情感人的悲剧意识;对女性命运的追问;融情入景的笔调。旨在说明庐隐作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是应当切实加以肯定的。  相似文献   
10.
《五子登科》中出现了六个女人争夺一个男人的故事,一男多女的叙述模式符合男性中心话语的同时又揭示出男主人公的荒淫无耻的本质。没有真正女性生命体验的女性人物是为揭示男性人物丑恶的工具,女性形象艺术生命力的苍白体现了这篇小说并不属于张恨水的言情小说的范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