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综合类   58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1.
以正硅酸乙酯、有机镁盐、无机铝盐为原料,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青石陶瓷用超细粉。利用XPS、EDAX、BET、XRD、SEM、TEM等测试手段,分析研究了影响超细粉组成分布均匀性及活性的各种因素。结果表明:原料种类、催化剂、干燥及预烧条件,是影响复合氧化物超细粉均匀性和活性的主要因素。本实验获得的超细粉,组成分布均匀、活性高、烧结性好,其比表面积为205m~2/g,平均粒径为50nm。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ZnO-MgO-Al2O3-SiO2系统玻璃研究结果,ZnO-MgO-Al2O3-SiO2四元系统形成的微晶玻璃的析晶产物是,主晶相为α-青石,次晶相为硅锌矿,第三晶相为锌铝尖晶石。  相似文献   
3.
以蓝晶石为主要原料,设计研制一种以莫来石—青石为基质,煅烧焦宝石为骨料的高性能仿形钵材质,并对其高性能的原因从理论上给予分析。  相似文献   
4.
堇叶碎米荠组织培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叶碎米荠(Cardamine violifolia)是在我国富硒地区发现的一种富集硒植物,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研究以叶碎米荠的幼叶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研究,结果表明: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1.0mg/L+2,4-D0.6mg/L,诱导率高达85%,以培养基MS+6-BA1.0mg/L+NAA0.6mg/L诱导不定芽分化效果最好;在生根阶段以培养基MS+NAA1.0mg/L生根效果最好,生根3.2条/株,根系健壮。  相似文献   
5.
以煤矸石、用后滑板砖和用后镁碳砖为原料,采用石墨、淀粉和复合添加剂为造孔剂,制备出多孔青石材料,并研究造孔剂种类、造孔剂加入量和合成温度对材料合成和材料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煤矸石和用后耐火材料为原料,在1350~1400℃高温下可以合成高纯度的青石材料;复合添加剂为最佳造孔剂,其合适加入量为15%~25%;当复合添加剂加入量为20%,在1350℃保温3h条件下,合成材料的气孔分布均匀贯通,其显气孔率为44.9%,热膨胀系数为2.14×10-6K-1,荷重软化点为1290℃,综合性能良好,具有优良的高温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6.
 青石蜂窝陶瓷以其优异的热性能和机械性能,在机动车尾气净化中广泛用作催化转化器载体、颗粒物捕集器等,是机动车尾气净化中的一类关键材料。随着尾气排放标准的日益严格,对青石蜂窝陶瓷的规格和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青石蜂窝陶瓷的挤出法生产,从工艺路线、原料规格、杂质元素的影响等方面入手,总结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并探讨了进一步提高产品品质的可能途径,以提高中国青石蜂窝陶瓷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7.
用溶胶-凝胶法合成的青石材料热膨胀系数、介电性低,化学稳定性高,广泛应用于电子器件、低温热辐射材料等高新技术领域。本文综述了工艺条件、元素掺杂对青石材料的合成与性能的影响,并对近期的研究热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青石蜂窝陶瓷为载体、Mn(NO3)2和Zn(NO3)2为原料,采用过量浸渍法制备负载型Mn-Zn-O复合氧化物催化剂,考察Mn与Zn摩尔比、负载量及焙烧温度对甲苯催化燃烧性能的影响,并采用表面积分析仪(BET)、扫描电镜(SEM)和X线衍射仪(XRD)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n(Mn)/n(Zn)为2,负载量为10%,经450℃焙烧的催化剂表现出最佳的甲苯催化燃烧性能,在300℃及体积空速为10 000 h-1条件下,催化燃烧质量浓度为3.8μg/m3的甲苯,催化转化率可达91.4%。  相似文献   
9.
MAS/SiC窑具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青石(MAS)并制备MAS/SiC复相材料,测试了复相材料的体积密度、开口气孔率及抗热震性等.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烧结温度的提高,抗折强度先增大后减小,1420℃达到最大;1420℃烧结的复相材料体积密度随MAS含量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开口气孔率先减小后增加,抗折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当w(MAS)为7%,烧结工艺为1420℃×6h时,复相材料各性能最好,体积密度为2.485g/cm3,开口气孔率为26.4%,并且抗热震性也较好,1200℃热震后,材料的残余强度为19.8MPa.  相似文献   
10.
使用青石前驱体和青石制备悬浮体,通过改变pH值、剪切速率以及滴加不同体积分数的分散剂,对悬浮体的粘度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青石悬浮体的等电点在pH≈9,在酸性条件下粘度较小;应该使用阳离子分散剂。在加入相同体积分数的分散剂情况下,青石前驱体悬浮体比青石悬浮体粘度小,可能是青石前驱体中Mg2 的颗粒数量百分比小的缘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