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8篇
  免费   1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6篇
教育与普及   13篇
理论与方法论   53篇
综合类   404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从文化层面探讨基督教和科学在内容结构上的近似性,对基督教和科学理论结构层次的对称性,知识更替方式的相同性,知识认同机制的一致性进行了富有价值的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俄国宗教哲学家别尔嘉耶夫对技术和机器以及现代文明的基本看法。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角度,指出他对技术内在矛盾、技术对人类自身发展的制约等所做分析的合理性,同时指出他为摆脱技术奴役所做尝试的不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福克纳小说表现出一种特有的时空观,这种时空观既构成了其小说特殊的结构形式,成为一种创作技巧;同时又是其小说创作内容和题材的形象化和具体化,是作家创作中的自觉的精神追求,是作家始终如一的表现人类追逐时间,占有时间的人道主义思想的独特展现.它从历史观和人生观的角度体现着福克纳以文学的方式对人类生命整体意义的特殊关注.  相似文献   
4.
何菁 《凉山大学学报》2003,5(3):142-144,148
本文以道教伦理、佛教伦理和基督教伦理的基本观点简要论述宗教伦理思想对当代网络伦理建构的启示:道教伦理的“道”在网络经济的再诠释和“经国理身”对促进网络社会顺应自然之道而和谐发展和健康运行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佛教伦理的平等、克已观念对网络失范行为的抨击意义以及对网络伦理建设的启发;基督教伦理的原罪观、拯救观和普世观作为重要的伦理思想资源对网络伦理建构的重大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基督教是在多民族的罗马帝国中产生的。善于接受各种外来文化的罗马人为基督教的产生提供了机会。罗马帝国疆城的扩展,使其成为当时西部世界诸文化的一个汇聚点,而基督教则是古代地中海区域诸民族文化交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6.
基督教文化是一种十分复杂的文化。公元5世纪,当古罗马的理性文明不可阻止地走向毁灭时,基督教文化却显示出一种惊人的起死回生之力挽救了西方文明。本文作者立足于基督教精神而不是传统的神学立场,试图从基督教文化中“上帝”与“人”两个最重要的概念出发,证明这是一种将理性与信仰成功合成的特殊文化,从而发现这种起死回生的力量所在。  相似文献   
7.
基督教文化是一种十分复杂的文化。公元5世纪,当古罗马的理性文明不可阻止地走向毁灭时,基督教文化却显示出一种惊人的起死回生之力挽救了西方文明。本文作者立足于基督教精神而不是传统的神学立场,试图从基督教文化中“上帝”与“人”两个最重要的概念出发,证明这是一种将理性与信仰成功合成的特殊文化,从而发现这种起死回生的力量所在。  相似文献   
8.
浅论明清时代中西文化交流中的文化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了明清时代西方文化(尤其是基督教文化)对中国社会文化产生的巨大影响,认为中国人对基督教文化的吸收存在大量的误读现象,导致了中西文化撞击下中国文化发展的独特景观。同时本文探究了产生误读的原因,认为与中国的传统实用主义哲学思想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9.
狄更斯是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本文通过探析其巨著《远大前程》中的女性形象,颂扬了狄更斯的人道主义精神,并揭示其作为维多利亚时代的作家所固有的性道德、家庭道德等方面的理念。  相似文献   
10.
自二十世纪初,西方基督教传入攀西地区以来,在其一百多年来的传播过程中历经曲折多艰而逐渐发展壮大并不断融入攀西本土文化之中。攀西地区基督教在其与攀西本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中逐渐褪去其"西方"色彩的同时,也经历和加速了其自身的本土化进程,并在其文明演进过程中形成了具有攀西本土特点的攀西基督教,成为攀西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达到自身的蜕变而"攀西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