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2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瑞涛 《科技信息》2012,(12):78-78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随着国家一系列影响国计民生重大政策的出台,国内形势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种变化对于团组织的影响是巨大的。企业团组织的现状不容乐观,细细分析,原因很多。社会环境变化带来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大行其道,团员青年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可能不留下或深或浅的烙印。  相似文献   
2.
袁圆 《科技智囊》2009,(6):29-31
社会保障制度的研究与变革一直是国际社会十分关注的重大问题,其研究成果的转化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关系到国家社会的稳定、持续发展。当前,我国正在积极探索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围绕这一命题,了解国外成熟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对我国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毛泽阳 《广东科技》2010,19(7):F0002-F0002
<正>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在争鸣与交锋中已落下帷幕。作为21世纪第一个十年的总结和第二个十年的开始,今年的两会无疑非同寻常,对未来十年中国经济的走向和国计民生的大业具有特殊意义。从科技界的角度看"两会",与新能源汽车、新材料、低碳经济、生物医药、生物育种、航空航天、物联网、三网融合等新兴产业相关的提案盛况空前,这昭示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崛起,与  相似文献   
4.
稳定可靠的能源供应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条件,是关系社会安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胡锦涛总书记在国际可再生能源大会上曾强调指出:加强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应对日益严重的能源和环境问题的必由之路,也是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栾启纲 《科技潮》2012,(7):30-33
当今之世,所有的科技创新都与国计民生不无关联,然而,有很大一部分高科技产品推出时,它的名称又似乎与国计民生相去甚远,不了解产品功能的人,难免会对这些陌生的名称感到费解。不过,今天谈到的这个产品名称,却使人有一种一目了然的感觉——数字远程病理会诊。它一定是造福老百姓身体健康的,是备受老百姓欢迎的科技创新产品。  相似文献   
6.
李辉 《世界科学》2013,(12):42-43
2011年7月开设的“走近科学”栏目,已经走过了两年半的光景。我们选择的采访主题.主要是取得重大成果而又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科研项目。陆陆续续,至今已经采写了27个来自不同领域不同学科的项目。对于科技在社会经济中的位置,人们经常用指标来表达。不过.那些冷冰冰的数字或许并不能完全反映上海科技现状的全部色彩。27个案例显然还不够多,但却也可以提供数字表达之外的另外一种可能..到了年关节点,在此把这两年多来的一些观察所得拿出,聊作“摸象”之举,供君一读。(李辉)  相似文献   
7.
环境保护问题是人类面临的三大问题(人口、能源、环境)之一,关系到国计民生。虽然环境的污染、治理和保护已列入我国的基本国策,但由于我国对环境的治理起步较晚,法制上还不十分健全,人民群众的环境意识和环保观念也很淡簿,时至今日,环境问题在我国的形势还非常严峻。中学阶段是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学生又是21世纪国家的栋梁,[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本文探讨了秦九韶四言诗句系文中的治国主张。这可能涉及到秦九韶进行数学研究的动机问题,值得深入研讨。  相似文献   
9.
管理跟进     
刚刚过去的两会,点燃了许多国计民生的热点。在全国一派洋溢的热情中,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批准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这两个文件中确立的一系列目标从此成为中国社会各界各阶层人民的共同意志。在这一切完成之后,一个重要的角色就不能不走上前台。这个角色就是管理。通俗地说,管理就是在目标和路径确立之后规范人们的行为沿着既定的方向实现既定的目  相似文献   
10.
卢彦峰 《科技信息》2011,(1):238-239
数控技术的应用不但给传统制造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使制造业成为工业化的象征,而且随着数控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领域的扩大,它对国计民生的一些重要行业(IT、汽车、轻工、医疗等)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为这些行业所需数控技术已是现代发展的大趋势。数控技术是机械学科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课程。在我多年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探索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教学模式,应用于数控技术课程中的。旨在引导学生运用加工工艺、程序的编制等理论知识,在实际操作中运用于数控机床,构建数控技术课程的教学、操作实践、生产相结合的新的教学模式。该模式已在施教过程中得以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