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教育与普及   5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96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君子不器”即君子不像器物,只有一种用途,而要学道得道,因道乃诸器之本。当今社会需要的是体无不备、用无不周的得道君子,即能够以不变的道应对万变的器的通才,而当今大学的育人目标与课程设置大都是为培养成器的专才而设立的,因此,应该调整大学的育人目标,变培养实用型人才为培养通用型人才。通过弘扬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把传统与文艺鉴赏、现代科技知识结合起来,增设新课程,把学生培养成为能终生适应社会发展的有用人才。  相似文献   
2.
三国魏晋南北朝既是分裂动荡黑暗的时代,也是精神自由解放的时代。对人性、个性及人的价值追求——“人格审美”,已成为时代潮流。于是,久违了的、由屈原创造的君子形象(兰蕙),自然地被赋予了新的“品格”:人物品藻——以“美”自赏或鑑人。此时的君子(兰蕙),大抵已非屈原时代的安邦定国,亦非汉末下层落魄人,而是具独特个性又极富才情的士人阶层精英——“俊杰”(俊士、俊才、俊良、俊彦、俊秀)。即便承《招魂》而以“兰蕙”写景,亦是“自我”的反映。若论此时“兰蕙”被赋予的新意,则是越八百年上承屈骚善与美的传统,又凸现“欣赏人格个性之美”的时代特色。相关史料及学史上名家诗.提供了上述结论。  相似文献   
3.
王夫之在《周易外传》中对《否》卦的阐发集中在三个方面,其中都蕴含了他对时代的深刻洞察和关切。其一是指出否的局面的形成,在于乾逼迫坤太甚,导致坤乘虚而入窃居上位;以此告诫君子应恰当地任用小人,使其各得所安,不宜一概排斥而最终招致祸患。其二在于指出小人干犯君子,必先谄媚而亲近之,因此告诫君子应警惕小人之柔媚亲己,以遏制其侵上之势。其三在于提出君子居否之世,应俭德避难,吝仁屈义以保全大道,以待否极泰来之时。  相似文献   
4.
高等教育中君子文化的缺失与淡化已经严重阻碍了"立德树人"这一文化育人功能,成为大学生道德素质下滑的重要因素。在当今形势下,高校教师有责任有义务把培育学生"君子之风"作为德育工作的落脚点,自觉修身,强化自身君子文化养成,传承君子文化,培养大学生君子人格。  相似文献   
5.
先秦时期,"君子"被孔子赋予道德方面的含义,并成为先秦儒家理想人格的表征。结合《中庸》所论"慎独"、贵"诚"、"时中"等思想,正可一窥先秦儒家所倡导的君子之道。作为先秦儒家道德学说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君子之道对中华民族的人格价值取向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6.
以<论语>为素材,全面分析孔子的"君子儒"之教.其中包括"君子"之辨、致君子之道和君子真伪之辨.对这些问题的分辨可以说明孔子之教与苏格拉底之教的区别.  相似文献   
7.
王浩乐 《河南科技》2011,(15):28-29
<正>《论语》是孔子的学生对孔子言行的记述,是儒家思想的经典。所以,可以认为《论语》所阐述的思想最接近孔子本人的思想。一、《论语》的思想1.人具有社会性,都应尽到自己的社会责任。孔子认为,与人的个体性相比,人的社会性应当放在首位,在社会中处于不同地位的人们,包括国君,都应尽到自己的社会责任。2.提高自我修养是做人的根本。  相似文献   
8.
赛博士是科技馆一名深受小朋友喜爱的实验老师,每天钻研着各种各样新奇的科学小实验。这天,赛博士又在材料表演台上捣鼓着小实验,此时布谷和蜻蜓飞进了科技馆,栖息在球幕平台上。望着眼前这个大球,布谷嘴里嘀咕着"举头望明月,布谷在无聊;君子坦荡荡,布谷很无聊;少壮不努力,布谷还无聊。洛阳亲友如相问,就说布谷很无聊。在天愿作比翼鸟,布谷还是很无聊。不畏浮云遮望眼,布谷真的很无聊。"  相似文献   
9.
陈静 《科技智囊》2007,(1):48-57
以中国文化为旨归,做企业的最高境界是做人,做人的最高境界是成为一名君子。什么是君子,君子怎样修身、为人、处事、学习,君子与小人的区别是什么,君子如何看待富贵与贫穷,翻开五千年前的儒家经典——《论语》,让我们效仿君子的所思、所言、所行与所求,共同追寻充实、美满的人生。  相似文献   
10.
君子是孔子在《论语》中树立的理想的人格典型。孔子对“君子”这个概念的含义做了重大的修正。他认为,君子是求“道”,学以致其道的人。由于仁道很难直接把握,但礼乐、忠恕之道与仁道有极大的关联,因此,君子是通过克己复礼,掌握礼乐和忠恕之道来达到“道”的人。最后,求道有得——“德”——就成为了真正的君子,所以君子最主要就是指有德之人。这样的得道君子是符合道、与道为一、以身体道的人。在孔子看来,这才是获得了人之为人之本质的真正的人,真正的存在。所以,“君子”在孔子这里已经被赋予了存在论、本体论的意义。孔子的“君子”思想是他整个思想体系的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