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6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3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唐朝的文教政策包括在确立儒家思想主导地位的基础上吸取众家之长发展教育;允许私学存在,形成官学、私学共同繁荣的教育形式;在隋朝创立科举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科举制,使教育直接为统治者服务;"推恩示信""、爱之如一"的民族文教政策总方针以及建立有助于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的求学制度等。这些文教政策对吐蕃教育的发展产生了如下影响: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带来了先进的汉文化;吐蕃子弟求学于唐朝,进一步促进了汉文化在吐蕃的传播;寺院教育成为吐蕃教育的主要形式;儒学教育在吐蕃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2.
举世闻名的布达拉宫是西藏的标志性建筑,也是西藏文明的象征。在一千余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布达拉宫的建筑规膜发生了巨大变化。文章试图从吐蕃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中提取有关布达拉宫的零星记栽,分析自吐蕃时期布达拉宫建筑规模的变化,为还原布达拉宫的原貌提供一些历史的线索和依据。  相似文献   
3.
吐蕃时期,汉传佛教在诸多因缘下正式传入藏地。汉传佛教传入藏地后通过几个阶段及几个不同形式的传播,对后来形成的藏传佛教产生了诸多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侯文昌 《科技信息》2011,(6):390-391
本文探讨了敦煌出土的一件吐蕃古藏文借马契的性质及其与汉文雇牲畜契的同与异。在契约性质上借马契体现了互助性的无偿借贷;在契约格式方面,与汉文契券相比较,许多方面承袭了汉文契的模式。  相似文献   
5.
6.
吐蕃和南诏是唐朝初期建立于王朝西部和西南部的两个地方民族政权,他们根据自身的利益,通过接触、结盟和对抗等和与战的方式发展了彼此之间的关系。更重要的是,这种关系经济上促进了双方经贸和贡赐的发展,政治上加强了南诏对吐蕃政治制度的吸收和借鉴,文化上增进了彼此间的交流,民族关系上推动了滇西北地区各民族的多元发展。  相似文献   
7.
拉隆·贝吉多杰行刺达磨赞普而成为吐蕃史的终结者,是吐蕃末期具有重要影响的历史人物之一。但是,他的形象和生平在史料的记载极其纷杂且充满文学色彩,有其横跨三个世纪的寿命和密宗神通等传说和史载今研究者难以掌控。文章以史籍中有关拉隆·贝吉多杰的零散记载为依据,溯流从源,对其生平进行了客观概述与评论。  相似文献   
8.
吐蕃东进,在藏彝走廊地区引发了频繁而剧烈的族群互动,藏彝走廊的族群分布格局亦随之发生变化,尤其是岷江上游及大渡河一线以西在吐蕃控制下的众多部落发生“蕃化”,基本上形成了藏彝走廊西部以藏族为主的族群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9.
成吉思汗时期,蒙军形成了假道吐蕃、大理经南宋后方广西以北上灭宋的“斡腹之谋”。此灭宋战略计划在前四汗时期被逐步付诸实施,而成为贯穿于前四汗时期宋蒙战史的主线。因受宋蒙关系及宋蒙战局影响,吐蕃、大理一线(今藏彝走廊地区)成为蒙军对宋战略主攻方向和进军路线要道,吐蕃诸部被迫卷入蒙军征服计划与行动之内。文章以“斡腹之谋”为视角,对前四汗时期蒙藏关系进行了新的探讨,总结出蒙军对吐蕃诸部之经略主要服务于开辟一条路经吐蕃、大理而至南宋广西用兵路线,因而其时蒙藏关系带有鲜明武力假道借路的军事色彩。  相似文献   
10.
钱光胜 《西藏大学学报》2013,(1):105-110,162
藏地流传之《西藏度亡经》和敦煌写本《阎罗王授记(十王)经》分别代表了藏汉两地的冥界观念。文章从年代、内容及功用等方面对两个文本进行分析比较,表明两经之间相同点颇多,可能与安史之乱后吐蕃王朝统治敦煌时期藏汉两地的文化交流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