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12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154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五四以来,许多人都在说德先生与赛先生,科学与民主.这个与民主"并列"的科学,其含义应该是指广义的科学.与广义的科学相区别,我们还可以对科学作狭义的理解.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在使用"科学"这个词时,有时是指广义的科学,有时是指狭义的科学.本文以下在分析科学时主要是指狭义的科学.  相似文献   
2.
黄书钦 《科技信息》2008,(4):136-136
在小说《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中,福斯特描写了一系列有着“发育不良的心”的人物形象。女主角露西受传统观念束缚,想要摈弃传统却没有勇气和自信;塞西尔因循规蹈矩固守陈腐思想,过分压抑自己的人性而使自己失去活力和激情;依格先生傲慢冷酷,肆意诽谤他人。福斯特通过笔下人物,批判了典型的英国人性格,体现了一个知识分子的责任感。  相似文献   
3.
初中语文第三册的第一篇课文《一件小事》是鲁迅先生的小说。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这是强国六年的冬天”。笔者认为,这句话中的“这”应改作“那”。原因有二:从这两个指示代词的语法意义上讲,“这”是近指;“那”是远指,此其一,其二,从小说本身来看,“小事”的发生和小说的写作之间已有一段时间距离。所以应该用“那”而不宜用“这”。  相似文献   
4.
下一个财富机会在什么地方? “健康相关产业”许多从事保健业的经销商都会如此回答。这样的判断是否基于正确的市场判断?世界营养保健产业的发展大势真是他们所判断的那样吗?我们就此问题采访了处在世界保健产业前沿的颠峰人物郑大根先生。  相似文献   
5.
《当代地方科技》2006,(5):10-13
4月12号,笔者刚从北京首都机场出口走出,老朋友张波先生便用自己的奔驰轿车,将笔者接到自己在北京的别墅。按他的话说,这个别墅花了他五百多万人民币。  相似文献   
6.
卞毓麟 《自然杂志》2005,27(1):46-48
一瓣荐心香 物候贯千载,禹迹穷八荒. 科坛标铁汉,学宇沐春光. 海纳百川大,壁立千仞刚. 浩茫极仰望,一瓣荐心香. 这是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王绶琯先生20年前写的一首五律,题为<缅怀竺老--竺可桢先生逝世十周年敬献>.其中"物候"句谓竺老研究物候学,考据远及古代文献,近至日常记录;"禹迹"句谓竺老主持综合考察,足迹遍及边远地区,故喻之以大禹治水行迹."科坛"两句谓竺老耿直刚正,但对学生后辈呵护备至."海纳百川"又应"学宇"句,"壁立千仞"则应"科坛"句.  相似文献   
7.
于广锁是华东理工大学洁净煤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年方35岁。两周前的一天,我到该校洁净煤技术研究所采访,那天的主角是洁净煤所的创建人、老所长于遵宏教授,小于只是在旁参与介绍情况,但这位后生憨厚的面容,他对老先生的敬重,引起了我的注意。当了解到小于是2003年入选的启明星时,我即提出采访要求。小于推却说,  相似文献   
8.
<正>2013年国庆前夕,恩师于光远先生,走毕人生之路。笔者作为于老师的第一届哲学研究生,与几位同窗并排,向恩师鞠躬告别。环顾左右,我辈亦垂垂老矣,但51年的师生情怀,犹如昨天,历历在目。撰此拙作,不只寄托思念,还借此呼吁社会,重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当今世界,正向知识经济社会过渡。如何培养更多复合型人才,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之一。而于光远先生,可谓此类人才的楷模,笔者依据半个世纪以来的感受与揣度,仅能粗略勾划一个轮廓。  相似文献   
9.
鲁迅先生的文学作品中的“闲笔”,都有其很重要的作用。《药》文中的“闲笔”,短短两句话,既突出了主题,拧紧了结构,又表现了个性,何等精炼!《藤野先生》中的几处闲笔,看似可有可无,实则烘云托月,增强了人物形象的感人效果。因此,我们在阅谈鲁迅先生的小说时,特别注意从中体会他设计人物语言的匠心,必定会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10.
作为新中国国际私法学奠基人之一,李双元先生教育思想不仅仅限于国际私法领域,而是广泛照耀于他几十载法学教学研究的历程中。这一思想宝藏,蕴含着对新中国教育尤其是国际法学教学科研有突出贡献的一代宗师的智慧灵光。而今初探先生的教育思想,涵括法学教育思想与法哲学思想等,不仅是出于后学敬仰先生的中华传统,更主要的是这对促进中国教育尤其是法学教学与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