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6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0 毫秒
1
1.
《奇闻怪事》2011,(11):30-31
曾经有人说,最完整、最精美的古罗马遗址不是在意大利或欧洲,而是在北非,特别是在利比亚。在利比亚西部城市班加西附近的地中海沿岸就有这样一批古罗马遗址群,最著名的便是昔兰尼遗址和阿波洛尼亚遗址。在利比亚的班加西和图卜鲁格城南边,有一处干涸的沙漠地,名字叫昔兰尼加。在那里海拔400米处,便是始建于公元前7世纪的昔兰尼古城。相传,昔兰尼古城是由巨人巴托斯用手推  相似文献   
2.
洞庭湖新石器文化遗址与古环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洞庭湖地区丰富的古文化遗址为研究历史时期环境演变提供了条件。洞庭湖在晚更新世末至早全新世呈现深切河谷与零星洼地湖泊共存的河湖切割平原景观。进入全新世暖期,人类活动开始在洞庭湖平原周边地区频繁出现;大溪文化时期人类已在平原湖区中部开始渔猫活动;屈家岭文化时期人类活动从洞庭湖平原中部退出;龙山文化时期人类文化活动遗址向湖中推进,湖泊三角洲有所发展。商周至秦汉时期,洞庭湖三角洲平原发育,河间洼地湖泊、沼泽形成。魏晋以来,特别是长江分流入洞庭,导致了洞庭湖的迅速扩张,19世纪以后,由于大量泥沙入洞庭湖及人类围垦,使洞庭湖迅速淤浅,湖泊面积锐减。  相似文献   
3.
上海地区古遗址遥感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运用遥感考古技术,通过对七十年代航空像片的室内解译、野外实地验证和编绘成图,对上海地区的已知古遗址和可疑遗址进行了全面调查,共发现有古遗址特征的特点200余个,为系统研究上海地区古遗址分布提供了新的资料,并为在本地区进一步开展遥感考古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正>人类历史发展到今天,已经有数不清的辉煌文化遗产被岁月的风沙所掩埋,已经有无数伟大的创造被时光的洪涛所淹没,消失的文化与文明不能再生,我们只能面对着远古遗址黯然神伤。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满足人们认知世  相似文献   
5.
程刚 《科学大观园》2011,(16):54-55
被称作"大西洲"的亚特兰蒂斯是一个传说中拥有高度文明的古代城市,但它在12000年前就已沉入海底。然而法国一个匿名的"海底科学家小组"声称,他们在中美洲加勒比海的海底下无意中发现了一块貌似城市遗址的巨大海床,这座"海底古城"中遍布着纵横交错的"街道"和各种形态各异的"建筑",而它很可能就是传说中神秘消失的"大西洲"。当该组织拍摄的海底"大西洲"  相似文献   
6.
众神之国     
1986年以前,国人不知有三星堆。即便在考古界,对“三星堆遗址”和“三星堆文化”也是知者寥寥。它们混同在“广汉古遗址”中,同中国几百个古遗址一样,几乎没有吸引到人们的注意力。1986年7月至9月的发掘,使三星堆震惊了天下。大量珍贵文物的出土,使它获得了几乎与陕西临潼秦始皇兵马俑齐名的高度关注。国内外的游客纷纷涌来,争相目睹那上千件绝世珍宝。同时,人们也对谜一样的三星堆文化,留下了无穷的困惑。根据出土文物的先后,可以推断先民对坑中器物的投放是有一定先后顺序的。首先放入玉石器,然后投入金杖等金器,然后是人头像、人面像、面…  相似文献   
7.
古遗址是构成我国大遗址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有效保护这一类型的大遗址,以马家塬遗址为例,运用文献查阅和田野调查等方法,在对马家塬遗址保护现状、存在问题诊断的基础上,结合区域环境资源特性和马家塬遗址实际情况,对马家塬遗址的保护进行了对策研究,以期对推进马家塬遗址和中国大遗址保护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8.
中堡岛遗址是长江三峡地区一处占地面积大、资料丰富、文化堆积层厚的古人类居住遗址,从新石器时代中期到明地代,各历史阶段的文化遗存都有发现,尤其是以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的堆积最厚,遗物也最多。在屈家岭文化层位之下叠压着大溪文化遗存的这一重要“地层学”资料,纠正了过去不少学者认为屈家岭文化和大文化应是同时并存的错误认识。另外,在堆积层中往往还夹有一层纯将的为洪水过后的游沙层,这为我们研究三峡地区水文中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温度作用下高陡濒危古遗址载体变形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托世界上最大的生土遗址——新疆吐鲁番交河故城,通过高精度变形和温度监测,实时采集监测数据.通过对监测期内濒危崖体的大气温度特征、变形特征分析,发现交河故城濒危崖体的变形主要由大气温度所诱导,变形与大气温度均表现出较明显的周期时效性.温度升高,变形减小;温度降低,变形增大.结果表明:在天然状态与无突发事件下,濒危崖体变形处于周期性的弹性变形;如遇极端事件诱发,将导致濒危崖体的坍塌.研究结论对于交河故城崖体的科学加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