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篇
  免费   3篇
教育与普及   22篇
理论与方法论   64篇
综合类   8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清之际望远镜的传入对中国天文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望远镜曾对17世纪欧洲天文学产生深刻影响,天文学的意义因之发生了重大的改变.明清之际,望远镜随欧洲天文学一起传入中国,并在当时天文历法改革的中西法斗争中为欧洲天文学最终被接受起了重要作用.在历法争斗中,望远镜曾作为"要器"观测交食,使得观测精度和公开性大大提升,确立了西法在交食预测方面的优越地位.另外,通过其观测到的天象,中国天文学家改变了对日月、五星、恒星甚至整个宇宙的认识,这为第谷体系在理论层面上被接受提供了经验支持.  相似文献   
2.
王睿,至道,乾兴,乙末四历历元通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3.
梅文鼎是我国清初杰出的民间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他努力吸取中国传统数学的精华和西学东传的先进科学知识,把西方数学、天文学与中国传统数学、天文学结合起来,融会贯通,并有自己的创造.他积60年之精力,著书88种,内容涉及算术、代数、几何、三角、测量以及对我国传统天文学研究、评述和西方天文学介绍等.家学相传,在他的带动、教诲和影响下,梅氏家族数学人才辈出,其弟文鼐、文,子以燕,孙珏成,成,曾孙、、、钫、、,玄孙冲也都学有专长,有许多历算著作问世.梅氏家族祖孙五代对科学矢志不渝的追求,为中国天文历算的发展做出了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4.
自然地理气候对人类实践及其文化趋向产生了重要影响。传统中国以自然农业经济为主导,农耕实践以及经验农学与气候学认知模式息息相关。中国古代对于气候学的认知和把握主要趋于"物候"、"时候"及其合并延展的时候模式,由此引导了以"农时"为核心的农业生产实践,形成了精耕细作农业传统,支撑了传统中国社会的绵延发展。  相似文献   
5.
从天人关系的角度探讨了中国古代天文学在社会文化中的作用.中国古代天文学从早期开始就与敬天的宗教崇拜密不可分.天文观测既是敬天的活动.也是"通天"的手段.历法对于农业社会来说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因此"观象授时"成为帝王统治的首要政治任务.历法是"君权神授"的"天命"的象征.改革历法就意味着改变天命,是重大的宗教政治问题.从敬天和观天的宗教天文活动中产生了"法天"的思想.帝王只要按照历法规定的"月令"治理国家,社会就和谐有序.汉代的董仲舒提出"天人合一"的宗教神学思想,把天文现象当作灾异现象,具有警示人事的作用.以观天象而占国家大事吉凶的中国占星术因此在中国古代宗教政治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中国古代历法的概述引出二十四节气,中国古代历法与二十四节气的关系,本文还探讨了二十四节气、闰月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由于二十四节气的应用甚广,本文不能一一列举,故本文只探讨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7.
《授时历》中的招差法和弧矢割圆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授时历》中的招差法和弧矢割圆术的构建原理。结果表明,前者即现在的三次内插法,古代是从一些实测数据出发,利用代数方法构造一个确定天体在每一时段所处位置的算法,并用表格和公式的形式表示出来;后者是中国历法计算中首次使用的球面几何方法,系应用古代的勾股算术和沈括的“会圆术”并结合高次方程来解决天文测量问题。通过中外比较认为,牛顿内插法晚于中国招差示近400年,而弧矢割圆术的使用标志着中国数学上的球面三角法思想的出现。  相似文献   
8.
曲安京所著《中国历法与数学》一书,探讨中国古代历法中天文常数与算法的构造机理及其数学思想,对上元积年、渐近分数、内插法、历法中的公式化计算等历法中的重要数学问题进行了原创性的研究,提出了很有说服力的观点与论据。该书把数学史与天文史结合在一起的研究思路也是富有启发性的,是一部成果颇丰的交叉学科性学术著作。  相似文献   
9.
交食观测和记录是中国历代皇朝所十分重视的礼制活动之一。按照一般的应象,这些观测和记录的过程总体上是客观的。本文对清钦天监档案中的交食观候报告进行了分析,发现从康熙末到咸丰初的观候报告中开列的交食数据几乎都是照抄预报。这说明,清朝的交食观测与记录的过程并非像我们想像的那样科学和客观,而只是流于形式。出现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一在于清朝当政者对于“钦定”历法权威性的过度自信,二在于传教士想通过掩饰其所传历法的实际误差来维护其在华的既有地位,以利于传教的开展,三则在于钦天监官员的怀禄顾位的心态。  相似文献   
10.
春秋日食考补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立言 《开封大学学报》2000,14(1):62-65,74
对“春秋日食三十七事”记载中有争议的三次日食再予考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