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秦始皇灭六国,却留下了一个卫国,而且终他一生都没有去绝卫祀,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谜。《史记·卫康叔世家》记载:卫国到卫元君时已经只留下濮阳一地了,秦灭了魏国后把濮阳划入东郡,而把卫国从河南东北部迁到了西北部的野王县。直到秦  相似文献   
2.
小土豆2012年过得很惬意。为什么呢?本来因身体不太好而休学是一件很令他沮丧的事,可是爸爸妈妈意外"开恩",让他做了一次环球旅行。结果呢,他不但锻炼了身体,还增长了见识。你说,有这样两全其美的事,小土豆怎么能不高兴呢?这不,到2013年的春天了,小土豆坐在温暖的家中,思绪随着窗外的鸟雀飞舞。他想到了旅途中很多有趣的见闻……  相似文献   
3.
范蠡是春秋末期著名的政治家、谋士和实业家,后人还尊称他为"商圣"。他出身贫贱,但学富五车,满腹经纶,自强不息,重义轻利;他思想开放,但识大体,知进退,能伸能缩,急流勇退有三迁……公元前496年前后,范蠡在越王勾践穷途末路之际与好友文种一起投奔越国,献出他与文种拟定的兴越灭吴九术,苦身戮力,辅佐越王勾践廿余年后,终于使越国在公元前473年灭了吴国。因其帮越王勾践雪了耻,成就  相似文献   
4.
越王勾践"忍辱负重"的形象从先秦至两汉是不断变化的。在先秦有代表性的文献中,《左传》并没有提到勾践的"忍辱负重",《国语》反映了勾践能忍辱负重,但表现不够具体。经过《史记》和《吴越春秋》的描绘,越王勾践"忍辱负重"的形象更为鲜明,也更真实可感。勾践"忍辱负重"的形象变化与上述著作的成书有关。  相似文献   
5.
范蠡是中国早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远见卓识而又善于审时度势。范蠡又是先秦时期杰出的思想家,他主张天道人事相和谐,强调人的主观必须符合客观才能事业有成。范蠡还是难得的商业家和实业家,他弃发出光,亦没有消极退,而是冲破传统的轻商观念,治产经商,继续为社会做贡献。他的思想和人格对后世产生了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