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综合类   3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的这首《乌衣巷》脍炙人口,朱雀桥、乌衣巷这两个南京的老地名也由此深深地植入人们的记忆中。在南京这个  相似文献   
2.
刘禹锡《望赋》是参照屈原楚辞笔调与风格而摹撰的唐代骚体名赋.因革新失败,被贬流放的刘禹锡于作品中抒发身世家国的感叹,怀瑾握玉而矢志不渝,将对于邦畿的忠忱与不屈志节隐含与楚地之望中,体现出中唐文学的峻健与不屈风格.全赋意旨遥深,笔调优美,具有文学审美价值与现实的政治涵旨,于今仍具考证与商榷之功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少数民族文艺理论集成》是同类著作中内容最丰富的资料汇编。但在从编选体例至具体注释等方面却存在各种误漏。对该书匈奴族后裔刘禹锡部分注释中12处明显误漏作出举正:"失于野"、"汩于浮";"八音与政相通,而文章与时高下";"崔、蔡";"跨跞";"卢、杜""朔风"、"零雨";"不试故艺";"休上人"、"约法师";"支、许之契";"甸服"之"服";"酱蒙药楮";"华绝足"。  相似文献   
4.
5.
刘禹锡《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即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系万口流传之作,但古今文人,只激赏后二妙语。笔者认为:此是佳构,并非“玉石俱存”。首句可谓绚丽的“凤头”,次句堪称蕴藏宏丰的“猪肚”。至于后二名旬,只指出人们习焉不察的两点误解。  相似文献   
6.
主要论述了刘禹锡尊重人的主体性,尊重人的价值,体现了一种理性的生命意识和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个案分析,揭示了唐代思想家与佛教僧人交往的具体原因.刘禹锡与佛教僧人的交往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学习佛学方法,丰富发展儒家学说;二是在政治上失意时,事佛信佛,寻求精神寄托;三是与僧人特别是诗僧交往,多出于科学的求知精神.  相似文献   
8.
对于刘禹锡的诗歌,一般人多偏重于他的绝句、七律或仿乐府民歌的研究,对于他的五言律诗,几乎无人问津,而笔者认为他的五言律诗也有相当成就,并形成自己的特色。本文通过对刘禹锡五律的全面探讨,将其怀古、写景写情之妙句、晚年所作之精切老成等方面的成就置于整个唐代的五律中加以比较,揭示他在唐代五律诗中的应有地位。  相似文献   
9.
刘禹锡平生性格刚毅、豪放豁达,作品以诗歌居多,诗风富有创新、独树一帜,其性格和诗歌对后人都有深远影响。透过刘禹锡创作理念分析其性格特征和诗歌个性,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刘禹锡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中唐刘禹锡与白居易的酬唱诗数量甚多,其晚年的唱和之作在思想上和艺术上大都表现出鲜明的差异:白诗偏向消极颓废,悲苦哀婉;刘诗则昂扬向上,刚健清新.究其原因.诗人思想的高下决定了作品的优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