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13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5 毫秒
1.
鼻子出走记     
有一个名叫呼啦呼啦城的地方,发生了一起奇特的鼻子出走案。全城人都没有了鼻子的踪影,它们向四面八方走去。  相似文献   
2.
《玩偶之家》的娜拉一直以来是妇女觉醒与解放的代名词,托尔斯泰笔下的安娜在一定意义上呈现了一个出走后的娜拉。文章侧重这两个人物形象的比较研究,剖析当时的社会制度与人性善恶,进而结合其他文学文本中的女性形象探寻妇女解放的根本路径,阐明对觉醒的女性而言,自由不在于走或留,而在于是否有走或留的权利。  相似文献   
3.
晚清新小说塑造了众多与传统迥异的女性形象,集中呈现了晚清女性生活的新因素,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女性对自我的体察与感悟.从“我”之初现,到被“大我”淹没的“我”,到歧路上畸态的“我”,再到对“旧我”的皈依,晚清新小说的女性形象对作为个体的“我”的认知走过了艰难的探索之路,具有深刻的时代印记.  相似文献   
4.
值得我们深思的不是中国富豪压垮加拿大的移民计划,而是庞大的富豪群体的集体出走导致的巨大资金和人才外流。  相似文献   
5.
吴晓芳 《世界知识》2012,(15):14-24
中东: “娜拉出走以后”“娜拉出走之后怎么办?”易卜生在《玩偶之家》中遗留给世人的经久未衰的这个命题,如今放在剧变狂潮后的中东同样适用.任何一场革命,或者说更改甚至抛弃原有制度和秩序的变革,毫无疑问都是令人热血沸腾、意气昂扬的,给予人无穷希望,同时又使人抱持焦虑问号,但只有革命之后的安排抑或选择,才能够将持续了近两年的“阿拉伯之春”推向高潮.  相似文献   
6.
自张爱玲以"出土作家"的身份在大陆由黑翻红,"张学"研究至今蔚为大观。纵观这些研究成果,将张爱玲从时间上切割、在文学史框架里进行主观性安放等研究范式层出不穷,以至真实的张爱玲逐渐被遮蔽。从"出走"这一贯通张爱玲生命轨迹的视点出发,分析早期母系"出走"对张爱玲生命意识及价值判断的影响;其后基于个体"出走"经验,解读"男女小事"的题材创作与"五四"时期的"娜拉出走"是如何实现内部接续与超越;最后通过晚年的双语创作现象,剖析张爱玲放缓"出走"、潜在复归的文化心理,以此观照张爱玲完整而立体的一生。  相似文献   
7.
2月28日,曾被视为仙妮营德标杆经销商的郭银菊正式宣布和从事了17年之久的仙妮营德公司决裂。  相似文献   
8.
1923年12月26日晚,鲁迅先生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文艺会以《娜拉出走之后》为题做过一个演讲,后人把这个演讲的标题做了延伸,泛指一些跨过了某些历史与人生门槛之后所产生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劳伦斯的中篇小说《骑马出走的女人》运用古代的神话原型建构小说的内在结构,在传统的叙事框架中露出了现代小说的端倪。丰富的意象和内聚焦叙述,使小说具有深刻的意蕴。  相似文献   
10.
“娜拉出走”是20世纪女性解放的共名,在本土化过程中出现了思想移位和文化修正。子君、林道静、李双双作为不同时期的女性解放的模式,呈现出追求爱情、追求革命、追求社会价值的多元话语,见证了中国现代女性解放的轨迹。回眸,有助于女性解放的文化思考,有益于文学批评的现代重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