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学之友》2008,(6):13
4月23日,贵阳市收藏爱好者方天然在收集藏品过程中发现了12个会“变脸”的傩戏面具,并展示了傩戏面具的“变脸“过程。这一系列面具全部为木质,每个面具都分为上下两层,用细绳连结,上层表情狰狞,下层面容慈善。据贵州西南傩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庹修明介绍,此类傩戏面具在贵州尚属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2.
徐元 《科学大观园》2011,(22):20-21
起源于元代、有着600多年历史的侗族傩戏"咚咚推",如今依旧在湖南省新晃侗族自治县天井寨上演着,但这个位于崇山峻岭中的村寨的傩戏却存在令人担忧的传承问题。  相似文献   
3.
“姜女不到愿不销”,以《孟姜女》为代表的辰州傩戏细腻感人、脍炙人口。具有鲜明的质朴美、柔和美、执着美。“刀山敢上,火海敢闯”,以“上刀梯”、“下火海”为代表的辰州傩技表演惊险绝伦。令人胆战心惊。具有突出的惊险美、阳刚美和无所畏惧的壮美。傩戏、傩技是古辰州、今湘西的奇绝瑰宝。  相似文献   
4.
石萍 《科技咨询导报》2009,(30):113-113
傩是一种"祭中有戏,戏中有祭"的仪式,仪式的过程具有祭祀、驱鬼和祈福的作用,而傩戏具备了既娱神又娱人的特点。广阐宫为新化县传承五代之久的巫傩老坛,与当地梅山文化密不可分,结合当地人们熟悉的故事内容和新化方言来演唱的傩戏曲目,通俗易懂,风格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5.
新晃是中国现行傩戏保存最完整的地方之一,对我国和日本等国傩文化研究的重要意义非同小可。但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冲击和保护意识不强,其发展状况不容乐观,亟需对其进行深入的调查、整理、保护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贵池傩戏道具的木雕、绘画、刺绣是非常精美的民间工艺美术品,通过对这种民间艺术形式和民俗活动的载体的外在艺术表象进行分析,研究其具有的民俗内涵,从而折射出贵池傩文化中所包含的贵池本土重生利命的信仰原则和中庸平和、与人为善的民俗内涵。  相似文献   
7.
具有辉煌历史的四川双峰傩戏的绝迹有内部、外部多种原因.在现代化背景下,傩戏传承与发展的现状不容乐观.文化自觉、传承人、文化内涵、现代化形式是傩戏发展的基础、核心、保障和手段.  相似文献   
8.
恩施傩戏的历史源流及功能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恩施傩戏,历史悠久,程式复杂,被誉为中国戏剧的"活化石",是巴巫文化与土家文化融合的产物。本文就恩施傩戏的历史渊源、傩祭的程式及其面具的功能进行了详细的剖析,旨在对这一文化遗产进行保护性的研究,推动恩施傩戏的传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9.
以一个传统的木制傩戏面具为研究对象,利用三维激光扫描仪采集了面具表面的数据,通过Geomagic Stud io软件实现了面具三维几何曲面模型的重构,利用快速成型机逼真再现了面具的实物模型。为贵州部分文物的保护和相关旅游产品的开发提供了一种可供参考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受湖湘地域文化和南方浪漫精神的影响,澧州孟姜女故事在其流变中,深深地打上了湘楚文化精神的烙印。就故事情节而言,从孟姜女裸浴求婚,到望夫寻夫,再到哭城蹈火,最后显灵护乡,这诸多传说,都存有澧州人依据本地域文化和楚人的理解所进行的编创;就人物形象而言,从孟姜女作为天真浪漫的贞洁少女,到爱恨交织的悲苦少妇,再到忠贞刚烈的巾帼英雄,最后升华为祛灾送子的护佑神女,这些形象的塑造及其内在精神的不断丰富,亦是湘楚文化孕育和陶冶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