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6篇
教育与普及   7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00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鲵精子入卵过程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大鲵精子的形状,受精过程中卵壳膜的变化,及精子入卵的过程。人工催产的精子头部具有棒状和辣椒状两种形状,卵壳膜随着受精时间的变化而出现皱褶,沟与嵴,受精完毕,皱褶消失。大鲵属于多精入卵,精,卵相遇60s,精子接触卵膜,受精75s精子头部一半进入卵内。授精90s精子头部和颈部完全进入卵内,但精子尾部留在卵外面,授精2min,,受精完毕。  相似文献   
2.
灰胸竹鸡人工繁殖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5年10月至1997年10月对野生灰胸竹鸡(Bambusicolathoracica)进行了人工繁殖的研究,结果为:产卵期4月下旬至7月下旬;卵的平均质量在(15±2)g之间;最佳孵化温度、相对湿度:1~14d内,温度为38℃,相对湿度65%~70%;15~18d内,温度降到37℃,相对湿度75%;雏鸟的生长模型为:m=262/(1+e2.61-0.037t).  相似文献   
3.
黄颡鱼人工繁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面积为2000m^2的鲫鱼池套养培育黄颡鱼亲鱼;采用不同的药物和剂量进行人工催产;利用家鱼孵化池进行流水孵化。实验结果表明:黄颡鱼在性成熟度基本一致的情况下,用LRH—A2 DOM PG(LRH—A2、DOM、PG分别为4ug、0.8mg、2.2mg)的配合药物来进行生产,催产率可达到95%。  相似文献   
4.
2001年6月~2003年5月在浙江海洋学院杭州苗种基地,进行了花(鱼骨)的池塘人工培育亲鱼试验,结果表明花(鱼骨)当年能够长到20~100g,第二年能长到150~250 g的商品鱼,二足龄后,性腺成熟,雌鱼性腺发育达第Ⅳ期,雄鱼性腺发育达第V期,怀卵量一般为3~10万粒/尾,可作为亲鱼进行人工繁殖.  相似文献   
5.
花Hua的生物学特性和人工繁殖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2001年6月~2003年5月在浙江海洋学院杭州苗种基地,进行了花Hua的池塘人工培育亲鱼试验,结果表明:花Hua当年能够长到20~100g,第二年能长到150~250g的商品鱼,二足龄后,性腺成熟,雌鱼性腺发育达第Ⅳ期,雄鱼性腺发育达第Ⅴ期,怀卵量一般为3~10万粒/尾,可作为亲鱼进行人工繁殖。  相似文献   
6.
姚意克 《科技潮》2011,(4):33-33
采访徐希莲时,她刚刚从北京郊区为农作物进行蜂群授粉的实验基地赶回来,这让记者很自然地想到了那些在植物丛中忙忙碌碌的蜜蜂。我们常说"花有果、蜜有源",其中少不了蜜蜂的"做媒"授粉,辛勤酿造。而徐希莲却是为农作物的高产丰收选育并繁育所需蜂种的人。  相似文献   
7.
蕨菜孢子人工繁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论述了在青海高原干旱高寒条件下蕨菜孢子的形成状况及最佳采集期,对蕨菜孢子的人工繁殖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9.
关于对虾类繁殖生态学研究,早在1863年 Müller 曾研究过对虾类的生活史。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后,对虾类胚胎发育已有许多报道;五十年代以后,国外着重研究对虾类繁殖生态机制、洄游、生长规律以及环境因子等,从而加速了对虾类人工繁殖的进展。本文拟从繁殖生态学观点出发,对对虾类繁殖生态学研究的动向作一初步概述。  相似文献   
10.
赤眼鳟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03年12月至2006年5月,在浙江湖州进行了赤眼鳟池塘培育和规模化人工繁殖试验。结果表明:以粗蛋白含量大于22%的配合饲料和紫萍为饵料,经6个月池塘培育,大部分1龄个体的性腺已基本成熟,2龄个体性腺成熟率达100%;池塘培育的1龄赤眼鳟的绝对怀卵量为(7.07±0.43)×104粒,相对怀卵量457.0,成熟系数23.0%。2龄赤眼鳟的绝对怀卵量为(12.18±0.89)×104粒,相对怀卵量233.5,成熟系数13.3%;拉网等应急剌激对亲鱼产卵有明显影响,每口培育塘繁殖次数不宜超过2次;赤眼鳟人工繁殖宜1次注射、自然产卵,雌鱼适宜剂量为1 000 IU HCG 10μg LRH-A/kg,雄鱼减半,雌雄亲鱼比应控制在7/4以内;浙北地区的人工催产时间在5月底至6月初、水温稳定在22℃以上时为宜。经池塘培育的2龄亲鱼的催产率95.9%、受精率75.3%~88.4%、孵化率86.6%~94.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