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7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周安平 《世界博览》2010,(16):85-85
中国的经济伙伴比比皆是,人人都希望能从中国市场分一杯羹,但真正的战略盟友又有多少呢?  相似文献   
2.
论中庸之道的和谐思想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中庸之道既是一个哲学命题,又是一种哲学方法,更是关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主张不偏不倚、无过不及,持续发展、不走极端,明于人伦、家国并论,追求的是一种内在的、实质性的平衡,认真分析研究中庸之道的和谐思想,对今天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孔子是第一个提出“以德治国”的伟大思想家。孔子认为“仁”德是个人道德修养的最高目标,是推行“以德治国”的基础。孔子在鬼神迷信盛行的春秋时期,强调“天之所生,地之所养,无人为大”的人本思想,第一次把人抬到鬼神之上,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一个飞跃。推行“仁政”,天子、国君应率先修养个人道德,然后再以道德教化百姓。孔子主张德治为主,还必须辅之以刑法;“中庸之道”是以德治国的基本方法,也是人们应当遵守的道德准则。“以礼让为国”,反对战争,主张国与国之间和平相处,这些都是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4.
中华传统人学思想是中国社会几千年发展的思想伦理基础。其具有生命力的思想、道德、观念、行为、心状,渗透、催发着现代中国公关文化观念、公关文化战略的形成和发展。现代公共关系只有合理地筛选和借鉴中国传统“人主”、“人和”的伦理精神,“人礼”、“人情”的价值观念,“中庸之道”的诚信思维框架,才能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与现状的公关之路  相似文献   
5.
探讨了中庸思想与设计文化的关系,以大量实例说明中庸之道对数码艺术的影响,并指出在中庸思想的影响下.数码设计正走向“和谐设计”。  相似文献   
6.
7.
"中庸",<辞海>(1979缩印本,上海辞书出版社)释文②:儒家伦理思想.指处理事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的态度,认为是最高道德标准.<论语·雍也>:"中庸之为道也,甚至矣乎!"何晏集解:"庸,常也,中和可常行之道."后来泛指平庸、妥协、保守、不求上进.本文欲以重要的教学方法即数学模型方法的内涵证明,"中庸"作为处理数学问题的方略,成效非凡,借此彰显"中庸"科学的一面.  相似文献   
8.
《中庸》是国学之精粹,是以人为本的哲学,是治国之道,又是修身之法。《中庸》中的主张治国、修身、平天下有着紧密的内在关系,但要做到其中任何一个方面,都必须"执两用中",决不能走极端。中庸的目的是达到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即"知行合一"、"道德要求与道德行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人和谐相处"、构建"道法自然"及"人伦和谐"的"和合世界"。而要达到最高境界的途径,就是按照"天命(规律)和人的理想(需求)相统一"之路,去"知天命"、"用天命"、"合天命"。为此,就必须强化自我教育,通过"慎独"修教,自觉按"天命"办事,提高认识、运用"天命"的能力,要去"行",做到"知行合一"。为了处理好人伦之间的社会关系,就要处理好社会所要求的共性的关系,处理好"五达道"、"三达德"、"九经"之间的关系。只要按自然规律、社会规律办事,人人至真至诚,"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太平和合世界临矣!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如何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最可行的办法仍然是——中庸之道。  相似文献   
9.
释义学翻译理论以释义学的基本原理-对应的配合-为指针,以翻译实践所需要的方法手段为核心,探讨学翻译在多元格局中所需求的语言功能及其动态模式,这一理论重在研究学翻译实践中关于艺术性或审美意义上的语际转换,也就是语言形式外壳的因素在“脱离”之后如何使原意蕴内源涵的保留成为可能,以及这种可能经由目的语化的吸收之后如何在语言上最大限度地保持原之“异”,同时造成“陌生化”的审美效应和艺术感染力,进而促进目的语本读的审美领域的扩大及其艺术水平的提高。重要的是,它提倡以“中庸之道”,“执两用中”的中国哲学精神来研究学翻译的方法论,使中国哲学在译论上发挥出应有的指导意义和艺术功能。  相似文献   
10.
中庸之道是矛盾解决的平衡发展法,有助于矛盾双方相互共存、相互吸取、相互促进,使事物协调、平衡、和谐的存在和发展。中庸之道矛盾解决方法的运用,有利于保持自然的生态平衡、有利于社会关系、国防关系的协调。在市场竞争条件下,可以形成竞争与合作并存、互利双赢的格局。一句话,中庸之道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