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59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晋皇帝宗庙四时祭祖礼制,既有沿袭东汉相关制度之处,也有因时适宜变革、创新之处。由于受经学领域郑玄、王肃两大学派相互辩难、竞长的影响,曹魏皇帝宗庙禘、祫祭礼制最初依据郑玄学说,而后兼采郑玄、王肃学说定制。为兼顾情、礼,东晋自穆帝以后,逐渐实行每三十个月举行一次祭祀的殷祭制度。  相似文献   
2.
在三民主义的指导下,中国人民终于推翻了清朝反动政府,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新三民主义极大鼓舞了全国人民革命热情,在国共两党领导下,沉重打击了北洋军阎反动统治;新三民主义为中国共产党人、中国各族党派所坚持、所发展、所实现,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反动统治,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相似文献   
3.
金太善 《科学之友》2009,(11):53-55
本文主要论述了对高句丽王陵的考究,包括高句丽王陵分布、高句丽王陵的形制特征、高句丽王陵的礼制特征。  相似文献   
4.
近期,两岸在寻求双方关系新定位方面又有新进展.其中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提出的"一国两区"概念,引起很大争议,其政治效应值得关注.吴伯雄是在3月22日与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举行的第五次"胡吴会"上提出这个新概念的.  相似文献   
5.
春秋时期,不论是贵族还是平民,都将婚姻视为大事,非常重视婚姻礼制.从现有史料分析,晋国的婚礼是对当时社会礼制的遵从与适当简化,男女双方订婚之后,纳聘礼,迎送都按礼制进行,最后经亲迎而完成,婚礼是婚姻成立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程天明 《工程与建设》2012,26(6):753-755
文章以起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学的礼制思想作为基础,分析传统建筑中具有代表性的宗庙建筑、城市都邑和帝王陵寝三个例子,从建筑文化的视角来理解建筑与礼制思想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7.
2012年5月20日。“中华民国”史上第一个“文化部”将成立。此举虽宣示马英九政府对文化议题的重视,却也同时反映出台湾社会近些年来对文化产业竞争力日渐衰落的焦灼,以及对自身文化定位的莫衷一是。  相似文献   
8.
民国政治是一个充满矛盾的集合体。我们习惯将中华民国定性为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生活在这个时常风云突变时代的国民,尤其是各阶层的精英,便把反帝反封建作为拯救中华民族的重任。然而无论是革命的、反革命的,或是军阀的,背后都有太多扯不清的"外国因素"。国与国之间的条约理应  相似文献   
9.
作为经学大师,郑玄的法律思想体现为以经汪律的特点。从有关经注中仍然可以看出郑玄的某些法律思想。郑玄所坚持的以礼制为出发点的立法原则,从一侧面说明了我国封建法律的实质。郑玄所宣扬的执法主张,同样带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而郑玄对于某些法律制度、概念和原则的注释,不仅为后人进一步理解和研究古代的法律制度奠定了基础,而且为后世封建法律的制定提供了必要的准备。  相似文献   
10.
袁泉 《科学大观园》2012,(20):55-56
熟悉民国初年历史的人都知道袁世凯和蔡锷这两个人,前者是中华民国首任正式大总统;而后者则是发动了护国运动之人。1915年末,袁世凯准备复辟称帝,蔡锷抛出"为四万万同胞争人格"的誓言冒着巨大危险从北京辗转回到云南,并组织云南军队发动了护国运动,出征四川后同北洋军鏖战三个月,给了袁世凯沉重打击,为挽救民国作出巨大贡献。蔡锷进京未受软禁这场双雄会是从1913年10月云南都督蔡锷卸任进京开始的。一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