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8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1.
李应昇是东林诸贤中最能体现东林节义精神的典型人物,其事迹充分展示了东林志士的人格特征,理解李应昇对于东林节义精神的认知与实践,应结合其一生的主要活动轨迹来探析。在上层政治层面,他严守"君臣之礼",坚持以"公言"论"国是",严申"君子小人之辨";在社会实践层面,他倡行关心民生、"惠商恤民"的清和之政,道德教化上"推明紫阳之教";在家庭伦理层面,他力倡忠孝一统和"移孝为忠",并把一腔正气和崇高的生命意识传承给后代,完成了其人生使命和节义理想目标。  相似文献   
2.
我们在陷入困境、孤立无援的时候,常常喜欢说自己"四面楚歌"。"楚歌"究竟是什么地方的歌?有人说楚歌是两湖的民歌,也有人说楚歌的地域范围是指现在的河南南部、湖北省及四川东部等等。  相似文献   
3.
两湖自古为荆楚之地,无论是历史、地理还是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乃至于民风、民俗、语言,两湖都有诸多相通相似之处。至辛亥革命时期,两湖志士联系紧密,团结合作,互相支持,谱写了气壮山河的英雄主义诗篇,其革命精神也有许多共性,主要表现为:高扬爱国主义大旗,宣传反清革命;百折不挠、前赴后继的斗争精神和甘洒热血视死如归的“楚人反抗的蛮性”的精神。  相似文献   
4.
在晚清“新学家”那里,“志士”是一种与现代国家相匹配的“新民”,“新民”之所以为“新”,在于其具有了某种超越旧道德、冲决旧伦理秩序的新道德,一种以“群治”为理想的新道德,一种与新的人间秩序相匹配的“公德”。这种“公德”的确立需要两种相反相成的面相:一方面,它首先是一种“舍生忘死”的宗教性的道德情操,而这种超越生死的献身精神,却要以一种新的生死观为前提;另一方面,“生死”问题之解决,似乎又只有超越“生死”、献身大群,使“自我”在新的价值秩序之创造中,最终摆脱“孤绝”状态,才能实现。由此,“志士”的理想具有了双重的义涵,即他首先必须成为一种孤绝的自我,然后才能够使他对自我的超越具有新的宗教性的道德意味。  相似文献   
5.
辛亥革命与长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素有改革进取精神和革命斗争传统的长沙,是辛亥革命的重点地区之一。这里产生了与伟大革命先驱孙中山并称的卓越领袖黄兴;黄兴和宋教仁、陈天华、谭人凤、蒋翊武、秦毓鎏、吴禄贞、刘揆一、刘道一、焦达峰、杨毓麟等全国著名的革命家曾在这里从事革命活动;而20世纪初至1911年长沙所发生的一系列革命事件,在全省乃至全国都起了重大作用;更有大批长沙籍革命志士,追随孙、黄,前赴后继,在长沙或全国其他地区的反清革命斗争中,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通过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和地球卫星遥感解译技术对长江中游荆江流域及两湖平原盆地进行环境演 变及形成过程的综合研究,揭示了华中地块在全球新构造运动中发生的拉分运动对地表过程的影响,阐明了 流域水系和区域环境及平原盆地的同步演化关系,探讨了山-盆-原-江-湖-河耦合系统及环境演化的 地球动力学机制。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近代湖南、湖北两省为时空背景,重点考察传统订婚习俗的变迁以及新式订婚习俗的兴起,试图从婚姻文化史的视角解读近代中国社会订婚习俗的变迁与婚姻纠纷之间的互动关系。新旧订婚习俗的冲突是婚姻纠纷一个重要的诱发因素,同时体现了近代社会转型的时代特点。  相似文献   
8.
曾德慧 《科技潮》2006,(6):26-30
人类的所有活动都必须依托于所栖息的生态环境.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生命维护系统,提供了从事各种活动所必需的最基本的物质资源。面对肆虐两湖平原的滔天之水。面对紧逼京门的滚滚黄沙.面对严重缺水期即将来临的警告.人们不禁要问:我们所牺息的生态系统还能够为我们提供必要的生存资源和庇护吗?在人们为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而担忧、焦虑的时候.维护国家的“生态安全”这一刻不容缓的问题已经不容回避地摆在了我们的面前——[编者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