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48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在单坝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对群坝局部冲刷问题进行了偿试性的试验研究,根据两坝试验资料,分析了群坝冲刷特性与单坝冲刷特性的区别以及坝长、间距、水流、泥沙条件对群坝中各坝冲深的影响,并且提出了冲深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2.
丁坝挑角等参数对坝头冲刷深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丁坝是山区沿河公路冲刷防护的常用构造物,坝头冲刷深度是丁坝设计的一个重要参数。影响坝头冲刷深度的因素很多,其中丁坝的挑角、漫水高度以及边坡系数对坝头冲刷影响很大。在分析上述参数对丁坝水流结构和冲刷特性的影响基础上,通过室内模型试验,对不同条件下的丁坝冲刷规律、特点进行观测。根据大量试验数据,并以不漫水板式正挑丁坝为基本研究对象,分析后得到了三个影响参数对丁坝冲刷深度的作用特点,建立了影响系数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3.
控制和减小丁坝下游回流影响的实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流动边界出现凸出障碍物会引起边界层分离,导致回流发展、流态恶化、泥沙淤积等一系列问题。作者在50cm宽的水槽中进行了系列实验,用丁坝模拟凸出障碍物,采用"吸、喷"水方法。这样可以改变障碍物周围的水流流态,缩小其尾流回流范围,大幅度减少回流淤积,效果十分明显。根据大量实验数据得出了"吸、喷"流量大小与回流尺度减小和回流淤积减少的关系式。研究结果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很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用于航道整治的丁坝在发挥束水攻沙整治作用的同时,也会因丁坝影响范围内的水沙结构和河床形态改变而造成水生生物栖息地的适宜性变化。常用的水生生物栖息地模拟模型(River2D)因缺乏泥沙(推移质和悬移质)运动和河床变化模块,难以直接用来评价丁坝对栖息地的影响。为此,本文以岷江支流锦江穿过成都华阳镇河段为研究对象,采用水沙耦合的二维浅水模型,结合河道内流量增加法(IFIM)构建栖息地模拟模型。分析双丁坝在不同间距时,河道水沙运动结构、水生生物栖息地适宜性指数分布(HSI)和栖息地加权可用面积(WUA)的变化规律;同时从模拟成果中进一步得到能使WUA值有所提升的最佳丁坝间距,为航道建设河道或生态修复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5.
吴巧利 《广东科技》2008,(10):166-166
1南堤概况 韩江南堤段全长3331km,是韩江南北堤的组成部分之一,堤内防护区是潮汕地区主要的粮产区和经济作物区。近年来,南堤段虽几经加固维修,仍然险情不断,而且日趋严重。特别是2006年,受台风暴雨的袭击,南堤部分险段出现大滑坡,严重威胁堤坝的安全,因此,非常有必要对其成因进行分析研究,进而提出科学合理的加固措施,消除南堤段所存在的险情和隐患。  相似文献   
6.
利用雷诺平均Navier-Stokes(RANS)方程和k-ω涡粘紊流模型,研究在无丁坝、直线型丁坝、T型丁坝三种工况下90°弯道水流中的水力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与直线型丁坝相比,T型丁坝下游形成的回流区长度约缩短15%,宽度约缩窄25%;对水面壅高、横纵比降的影响程度较小,且将横向环流移向河道中心,更加合理的减轻环流对岸边的水毁破坏;河床切应力突增率低于直线型丁坝,强度顺河道向下游衰退更快.综合比较,T型丁坝是一种优于直线型丁坝的坝型.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长江口深水航道北槽坝田水流结构,基于非结构网格FVM法,建立了长江口大范围二维潮流水质耦合数学模型,在数学模型验证良好的基础上,对北槽涨落潮水流结构及坝田污染物扩散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北槽中上段北坝田高潮位明显高于主槽,北槽下段,高潮位与主槽相近;南坝田高潮位大都高于主槽,南北坝田低潮位与主槽相近;坝田污染物落潮时释放扩散速度较快,南侧坝田污染物扩散速度比北坝田快,大潮坝田污染物扩散速度比小潮快,坝田外部污染物扩散速度比坝田内部快;坝田释放污染源后,污染物随涨落潮流在坝田与主槽内运动,短时间内污染物进入航道的量较少。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山区公路沿河湾凹岸路基冲刷采用丁坝和护坦配合使用的综合防护效果,通过室内水工模型试验,模拟丁坝群和护坦配合使用对凹岸路基的冲刷防护;根据试验结果对防护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并结合试验工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当单独使用丁坝或护坦不能达到满意的防护效果时,可以采用丁坝与护坦合理配合的防护形式,使防护效果和经济性更好;当护坦宽度较小时,潜坝坝长可大于护坦宽度,且从上游坝开始,各坝的坝顶高程应逐个降低,直至与护坦顶面高程相等;当护坦宽度较大时,单独采用护坦防护已经能够达到防护要求。  相似文献   
9.
张秀芳  王平义  喻涛 《科技信息》2010,(26):47-47,49
丁坝是天然河流中常见的航道整治建筑物,丁坝水毁研究是世界难题。恒定流作用下的丁坝水毁研究较多,但丁坝在非恒定流作用下水毁却是更加显著。本文分析了丁坝水毁原因及非恒定流作用下的水毁特征,阐述了非恒定流作用丁坝研究进展,给出了天然河流非恒定流的过程特征。  相似文献   
10.
双丁坝合理间距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桩式透水丁坝群是一种新型结构丁坝,目前在河道整治工程中大量运用。为探讨工程设计中前二座丁坝的间距布设问题,对前二座丁坝的设计间距、透水率、坝长等因素进行了动床模型试验,运用Surfer8.0软件绘制河床地形图和三维效果图,分析结果表明:双丁坝比单个丁坝运用条件下能更好地控制河道整治线,同时第2座丁坝也会产生弱于第1座丁坝的横向和纵向冲刷槽;丁坝间距的确定原则为坝后不冲、主流不淤和坝体自身稳定。经试验观测和原型验证,推荐顺直河道的合理间距为1.5~2.5倍坝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