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4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9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用抗共模干扰的激光拍频法使激光器频率不稳定引起的拍频误差减小到Δνν<2×10-20。用外差移频技术实现周期的细分,再辅以微机存贮技术使频率差分辨率达到1×10-4Hz。实验检验双向平均光速各向同性达到Δcc<1×10-18的精度。这一实验结果比国外最高的检验精度Δcc≤2.5×10-15高出了2500倍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h参数微变等效电路法对双极型晶体管差动放大器的整体电路进行了分析,这种分析不同于文献(1~5)中的分析。此种方法的优点是推导严谨,物理概念清楚,对电路有一个整体概念。  相似文献   
3.
抑制共模电压的不对称NZPWM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抑制共模电压,消除死区效应导致的共模电压尖峰,提出一种可通过软件实现的不对称无零矢量脉宽调制技术。在对已有技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调整了开关次序,并对有效矢量的作用时间作了限制。利用不对称的矢量合成算法,弥补最小作用时间限制导致的电压畸变。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完全消除死区效应导致的异常脉冲尖峰,从而将共模电压幅值抑制到普通算法的1/3。因此,该方法具有较好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4.
反激式开关电源的变压器电磁兼容性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于带变压器拓扑结构的开关电源来说,变压器的电磁兼容性(EMC)设计对整个开关电源的EMC水平影响较大。本文以一款反激式开关电源为例,阐述了其传导共模干扰的产生、传播机理。根据噪声活跃节点平衡的思想,提出了一种新的变压器EMC设计方法。通过实验验证,与传统的设计方法相比,该方法对传导电磁干扰(EMI)的抑制能力更强,且能降低变压器的制作成本和工艺复杂程度。本方法同样适用于其他形式的带变压器拓扑结构的开关电源。  相似文献   
5.
本文定量地分析变频器输入电流的谐波成分、输入功率因数的计算方法,指出产生谐波干扰的方式及对策。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岭澳核电站工程二期预防火灾共模现象进行简要介绍和分析,通过引入非能动火灾共模保护原则,有效实现潜在共模点的保护,确保火灾发生时不会引起共模失效而导致机组正常运行或事故工况下所必须的安全功能的丧失.  相似文献   
7.
石油测井设备对地层液体进行测量,以确认地层的含油情况和进行采样分析。地层液体的电导率是一项重要的测试指标,对分析地层液体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由于测井过程中提取液体的通道有高温高压高腐蚀性的特征,所以非接触测试方法是最好的选择。本文提供了一种实用的测量方案,可以通过电磁线圈互耦测量液体的电导率。  相似文献   
8.
在微机控制系统技术应用中,由于传输线设计不当。引起的干扰常常被误认为是由电源引进的干扰,从而解决起来十分棘手和无序。本文分析了微机测控系统中,电信号长线传输的干扰问题,并对具体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10.
带交流旁路环节的非隔离型单极性SPWM全桥光伏并网逆变器可以在不增加导通损耗的前提下改善共模特性。为了进一步消除共模电压引起的漏电流,可以采用箝位技术实现高频共模电压为恒值。提出一种改进型全桥电路结构和调制方式,在续流模态提供了交流旁路环节和二极管无源箝位,避免了有源箝位支路的死区对箝位效果的影响。在桥臂和续流回路中采用Si C-MOSFET器件可消除桥臂二极管反向恢复问题和降低电流回路阻抗,可以大幅提高变换效率。详细分析了新型逆变器结构和准单极性SPWM调制的差模和共模特性,并通过一台50 k Hz/3 k W实验样机对比验证了新型拓扑的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