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理论与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18篇
  2023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歌德之所以成为一位古典主义诗人,与他早年在法兰克福接受的古典学知识教育有内在关联.本文从两个方面对此问题展开分析:一、德国当时的古典学怎样直接与间接影响了歌德;二、歌德的家庭与法兰克福社会为歌德提供了怎样的古典知识教育.在歌德出生的年代,德国人开始重新发现古希腊罗马文化,大量的考古学发现也可以让人们看到古代的艺术.歌德早年在鉴赏古代艺术品及学习古典文化中逐渐培养起自己的古典心性,这潜在决定了他日后的文学道路.  相似文献   
2.
从今年开始,歌德学院的专栏将与读者朋友们见面。我们计划2010年将以多种形式和内容来建设我们这个专栏:不管是歌德学院的集体亮相,还是这个集体中每一个成员的工作感受和异域体验,借由这些内容将有更多的机会与读者朋友们沟通。我们既能在这里贴近歌德学院的老朋友,与他们更加直接地交流,又能结交到新人,将歌德学院的语言学习和文化项目介绍给更多的中国朋友们。  相似文献   
3.
盖昭华 《世界博览》2012,(18):65-65
正格林兄弟的故居现在成了理发店;歌德曾住过的房子,现在就是一个普通宿舍,在哥廷根,名人故居"被改建"根本算不上大事。  相似文献   
4.
趣味英语角     
  相似文献   
5.
以诗人之名著称于世的歌德从事广泛的自然研究长达50多年并有<植物形变论>和<色彩学>等著作.同时代的人们对作为自然研究家的歌德的态度各不相同.虽然歌德的植物形变论得到了比较普遍的认可,但其光学和色彩研究却遭到了当时主流物理学家和哲学家的一致反对,仅有几位友人以及受德国浪漫派思想浸染的少数青年科学家主要在精神上对歌德表示理解和支持.歌德重直观、轻思辨、排斥数学和现代科学的实验方法,这就注定了他必然被现代自然科学史拒绝.  相似文献   
6.
把写过《少年维特之烦恼》和诗剧《浮士德》的文苑巨匠歌德列入自然科学家之列,有没有搞错? 确实没有搞错!就是这位德国伟大的诗人,在自然科学史中也占有一席之地。图1是德国近年发行的一枚邮票,画面上歌德正在凝视着史泰因夫人的剪影。  相似文献   
7.
歌德曾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坚持不懈地进行着“严肃的自然研究”,并留下大量著述。他的植物变形思想与达尔文演化论的关系,色彩学与牛顿光学的冲突,成为科学史家们津津乐道的公案。实际上,歌德自然研究与上述科学的根本不同,并不在于具体观点,而在于背后关于自然的形而上学假定和独特的精致经验主义方法。这种方法作为关于自然的“严格科学”,强调了自然观上的整体性、动态性以及主体的参与性。从今天看,歌德的研究范式延续和开辟出“另一种科学”,这对牛顿式科学具有很好的补充和纠偏作用。  相似文献   
8.
许爱兵 《咸宁学院学报》2010,30(3):47-48,50
继荷马史诗,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亚和他的悲剧之后西方文学的第四里程碑:歌德和他的《浮士德)。歌德的伟大:永远努力着,既内向又外向,天生的悟性,很高的资质和诗性的修养和冲动。歌德在政治与生活中的怯懦:思想进步,现实生活中却表现出一种市民的平庸。反映歌德现实生活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宗白华评论《浮士德》:近代人的圣经——《浮士德》:力求解决欧洲近代人所碰到的人生的全部问题,渴望获得生命最高价值的痛苦。浮士德的生命里程,冯至认为《浮士德》的主题在与自强不息;浮士德的两难命题。  相似文献   
9.
今年是歌德诞辰250周年。歌德的一生是紧张的思想探索和艺术探索的一生。倾歌德毕生之精力完成的力作《浮士德》,在世界学史上是独树一帜的,她总结了从艺复兴到启蒙运动300年间资产阶级所走过的道路,通过一个西方家喻户晓的人物浮士德的漫游,把这一过程形象化,并寓以深刻的思想内涵。在作品中,歌德第一次在学中大力讴歌千百万人的劳动,千百万人的开创性事业,是一种巨大的历史性进步。在艺术上,作曲折地表达了“劳动是美”的美学观,把通过劳动建立的理性王国作为实现美的具体内容,然而歌德所歌颂的劳动,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劳动,脱离了阶级属性的劳动,因而不可能使千百万人“安居乐业”,带有强烈的乌托邦性质。从这个意义上讲,歌德是“未来的宗教预言家”。  相似文献   
10.
如同歌德(1749—1832)是启蒙时代欧洲最优秀的诗人一样,索尔·贝娄(1915—)被公认为当代美国文坛最优秀的作家。歌德创造的浮士德形象是欧洲启蒙精神的象征,贝娄创造的赫索格形象是当代西方社会知识分子的代表。因而,对比浮士德与赫索格的精神与命运,可以大致透视出资本主义文化精神的嬗变。在此,我采用狭义的文化概念,即指由文学、艺术、宗教和思想组成的负责诠释人生意义的部门。 一、从“有为”到“独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