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0篇
理论与方法论   15篇
综合类   4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墨家辩学的研究对象与逻辑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墨辩》六篇中的“辩”指的是论辩,墨家辩学理论是中国古代关于论辩形式、方法及其规律的科学。墨家辩学中包含有形式逻辑的思想,这种形式逻辑思想届于非形式化的,它通过辩学对自然语言中广义逻辑问题的研究得以表现,因此说,墨家辩学的逻辑类型是中国古代的非形式化的自然语言逻辑。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孔孟儒家私德伦理与墨子墨家公德伦理的比较研究,发现科学理性之缺失是儒家私德伦理陷入现代困境及其深层悖论的根源;而墨家科学理性的优势,在其兼相爱和交相利公德伦理体系建构中,起到了价值观和方法论的奠基作用。并指出:规则是社会公德的核心,遵循和崇尚规则以及公平竞争和合作,既是一种科学精神,又是一种公德精神,在当今中国社会发展和公德建设中亟待振兴。  相似文献   
3.
战国时期齐国创立了稷下学宫,吸纳了各国的优秀人才,使很多有才华的学者到此讲学,促进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了学术思想相互融合的趋势.当时云集在稷下学宫的学者,按史学界的传统学法应该有儒、墨、道、法、黄老、阴阳、名辩、纵横、兵、农等诸家.考察历史事实,我们发现稷下学宫里没有墨家学派,只是存在一些墨家思想,这些思想是在学术融合过程中相互吸收的结果,并不能说明墨家学派存在于稷下学宫.  相似文献   
4.
刘邦凡 《科技信息》2007,(3):120-120
“率”是刘徽《九章算术注》中一个核心概念,所用涵义与墨家用“率”之义有相近之处,验证了刘徽注受到了墨家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墨家的推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墨子是杰出的哲学家、科学家、逻辑学家。《墨经。在中国和世界逻辑史上都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墨家对于“说”(推理)的本质、作用、范畴、种类等进行了详尽的阐述,这对我们的逻辑思维极有启发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论述侠客的由来、品质及其侠文化在唐以前的发展情况,通过分析侠恋恋不舍绎文人的影响来阐述侠文化与儒家、墨家思想的渊源和联系。  相似文献   
7.
周易、老庄、墨家之科学技术思想各有异同。在科技知识的来源上,周易与墨家都重视感性经验,而老庄则排斥感性;在科技知识的获得上,周易与老庄都看重直观,其区别在于周易之直观包括感性直观与理性直观两个方面,而老庄则倚重于理性直观;墨家则在不排斥直观的同时,注重逻辑与科学知识的形式化,是中国古代较为全面而没有片面性的科学技术思想。三者之间相互弥补,共同组成一个完整而全面的中国科学技术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8.
墨家科学思想及其历史命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9.
梁启超、胡适、沈有鼎等人通过研究西方逻辑,并用来比较研究墨家逻辑,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从中我们可以深切地领会到,现代逻辑工具对于我们今天的墨家逻辑研究来说更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10.
类逻辑是逻辑学中的重要分支,它以类为核心概念,以类比推理为主要表现形式。类逻辑在中西方有着不同的起源与发展路径:中国古代,墨家的"故""理""类"三物逻辑为类逻辑提供了生根发芽的土壤。在西方,亚里士多德作为逻辑学创始人,在研究三段论时离不开类逻辑思维;培根在科学实验中推崇归纳法,其中也蕴含了大量关于"类"的内容。随着时间推移,中外类逻辑研究更加深入,类逻辑思维在各个学科领域中的创新功能,是现代类逻辑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