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7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7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8 毫秒
1.
宋代元宵节已具备以僭越文化为主体的文化价值取向,以诙谐文化为内容的民间表演形态,有着以物质和肉体为中心的生命诉求,因而成为与欧洲中世纪狂欢节相映成趣的中国式的狂欢节的代表。  相似文献   
2.
<正>在中华民族的传统中,圆圆的月亮被赋予了无比丰富的文化内涵,月亮象征了团圆、思念、纯洁、美好等人们共有的许多情感,所以月圆之日举行观赏、祭祀、庆典也成为国人的传统习俗,有的则形成了盛大的节日,到了文人雅士那里,赏月赋诗唱和,则成为交游活动的主题。在一年当中,与圆月有关的传统节日第一个就是元宵节。  相似文献   
3.
华人自18世纪就移民到包括山口洋在内的印度尼西亚西加里曼丹,为当地的建设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元宵大游行最初是华人的一种"迎神日"仪式,后来慢慢发展成"神人交汇"的盛大的多民族文化活动。  相似文献   
4.
灯笼,又叫灯彩,起源于1800年前的西汉时期。中国的灯彩综合了绘画艺术、剪纸、纸扎、刺缝等工艺,利用各个地区出产的竹、木、藤、麦秆、兽角、金属、绫绢等材料制作而成。在中国古代制作的灯彩中,以宫灯和纱灯最为著名。灯笼不仅是用以照明,它往往也是一种象征,比如新娘灯(即宫灯)就代表婚礼喜庆,竹篾灯则告示这是丧葬场合,而因灯与丁语音相同,意味着人丁兴旺,所以过去每家都有字姓灯,悬挂在屋檐下和客厅中。  相似文献   
5.
《科学之友》2008,(2):90-90
猜灯谜,是我国独有的富有民族风格的一种文娱形式。古代,每年元宵节,人们总要分曹射覆,引为笑乐。灯谜最早是由谜语发展而来的,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它是一种富有讥谏、规戒、诙谐、笑谑的文艺游戏。谜语悬之于灯,供人猜射,开始于南宋。《武林旧事·灯品》记载:"以绢灯剪写诗词,时寓讥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语,戏弄行人。"元宵佳节,帝城不夜,春宵赏灯之会,百姓杂陈,诗谜书  相似文献   
6.
主要对广西博白县大坝镇元宵节民间游神活动的起因、过程进行了记录和分析,发现大坝镇群众通过迎神、唱戏、请神、生侗、游神、送神等六个主要环节的活动,表达了群众对自然精神的崇敬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新时代背景下,则更多的体现了人们通过游神来自娱自乐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达斡尔族的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等,并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自己民族的传统节庆习俗与特点。  相似文献   
8.
9.
在古代,春节又叫岁首、正日、元日、元旦、正旦、新年、元辰、端日、三元、元朔等。古人从腊月开始忙"年事",一直忙到元宵节。那么,各个朝代的人是如何过年的呢?秦汉当时的朝廷将岁首作为展示与加强君臣之义的时机,民间则作为乡里家庭聚会的良辰。以汉朝为例,《续汉书·礼仪志》记载,天色未亮时,文武百官就按等级依次手持各种象征性礼物如璧、羔等向皇帝奉献。而东汉时期成书的《四民月令》则记载了民间正日的祭祀仪式与庆祝活动。首先,祭祀祖先,礼敬尊长。其次,拜贺宗亲乡党。正日家庭祭祀庆祝仪式之后,人们走出家门,拜谒恭贺亲族与邻里。  相似文献   
10.
从唐诗宋词的角度解读元宵节这一兴于汉完备于唐的娱神节日,剖析了至唐代始设灯节后,宋时完全形成的官民同乐的新局面,并把握其不断发展的节俗内涵,探究随着唐朝由盛转衰,其应节食品开始出现的“团圆”主题.揭示南宋建立后这一主题的深化,传达出至此正式确立的新节俗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