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4篇
教育与普及   13篇
理论与方法论   15篇
综合类   163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周铜壶、西汉五铢钱、隋代铜镜等文物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青铜器受土壤、水、氯化物等的侵蚀而产生锈蚀且容易蔓延的特点,研制出青铜器有害锈转化剂和青铜保护剂,可将有害锈转化为无害锈,然后再进行保护。用此方法对西安碑林傅物馆受粉状锈腐蚀严重的西周铜壶和隋代铜镜进行保护,在普通库房存放4年,保护完好,无锈点;又对49枚受粉状锈腐蚀的西汉五铢钱进行保护,在大气中存放7年,至今保护完好,无锈点。  相似文献   
2.
阳燧小考     
阳燧是中国古代利用太阳光取火的器具。该文通过对古文献的考察,论述了阳燧的质地,形制、铸造情况,取火过程,发明时代,及其名称的演变。考证了天津市艺术博物馆收藏的一件阳燧的时代和价值。  相似文献   
3.
新疆哈密及其邻近地区,是东西文化和技术交流的重要地带.对哈密及其邻近地区16处史前时期墓葬和遗址出土的234件铜器样品进行了金相检验与成分分析,并探讨了其合金成分与当地矿产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古代青铜艺术最后一个闪光点秦汉时代,青铜器制造由青铜时代的礼乐兵器转变成为以日常生活用器为主。从生态建构方面来看,这些内容极其丰富的青铜日常生活用器尽管具体形制不一,但它们与当时的青铜艺术珍品汉彩绘雁鱼铜灯一样,本质上都遵循顺应自然、尊崇自然的构建体式,表现了那一特殊时期人们朴素的生态追求与无穷的创造性智慧。  相似文献   
5.
青铜爵的造型独特,尤其是口部的设计,前有流,后有尾,流与杯口之间有柱.柱的位置距流根处很近,绝大多数为双柱.作者通过测量陕西先秦青铜爵的流与柱的距离、夹角,以探究青铜爵流与柱的形态关系.将所得数据与先秦古人颅骨测量数据相比较,发现流柱间距与先秦古人的唇眉间距相吻合;流柱夹角与先秦古人颅骨的上齿槽角相吻合.这为青铜爵的饮酒功能提供了一定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6.
在中原青铜时代伊始的二里头时代,青铜礼兵器渗入并局部替代既有的玉礼器器种,形成“金玉共振”的局面。大型、片状、有刃,构成了二里头玉石质礼兵器的主旋律,这是对史前玉器的重大扬弃。当烈火铸就的贵金属——青铜被塑成温文尔雅的礼容器,温润可人的玉却隐隐地呈现出某种杀伐之气。“祀与戎”这两件“国之大事”,就这样被和谐地融入早期王朝的礼仪制度中。以有内钺、直内和曲内戈为代表的二里头文化青铜兵器,奠定了中国古代兵器的基本格局。其中,戈的出现意义尤其重大,啄击兼勾杀的威力使其极利于近战,成为日后中国冷兵器中的主宰器种。二里头都城中出土的玉石钺,和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青铜钺,应是已出现的王权的一个重要象征。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青铜时代又可称为“礼制艺术时代”。这一时期的时代特点是用青铜材料铸造各种“礼器”,这些礼器具有逐渐丰富的以政治和宗教为核心的“纪念碑性”,也可视之为另一种意义上的“纪念碑”。青铜贮贝器是滇文化时期的重器,其纪念碑性来源于铜鼓、铜桶等礼器,最初体现了滇人对权力与财富的占有。在此基础上表达了滇人在军事、宗教与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的观念。从贮贝器纪念碑性产生、发展到衰落的历程可看出,滇文化时期的滇池区域也具有中国青铜时代的一般特点。  相似文献   
8.
晋中市榆次区猫儿岭战国古墓出土的熊鸟纹青铜带钩以其独特的装饰、秀美的造型和精湛的工艺而成为艺术精品.此带钩钩体肖熊形,钩首模拟鸟形;采用高浮雕形式,结合模拟、写意、图案化等多种手法完美地将熊、鸟饰于一件器物之上,体现了设计者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也赋予其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文化中,"文"字概念的一个核心层面即其所包含的对偶互补机制。从战国以来,对"文"字的阐释就开始与二元对偶的观念相结合,这一点,既与之前的文(纹)饰传统不可分割,同时又深刻地决定了后来对"文"的理解的大方向。通过对礼器文(纹)饰以及文章的表现形态分析,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出,作为对偶观念的"文"怎样表现为具体的艺术形式,同时这些艺术的形式特征反过来也印证了"文"的观念的核心,就在于其终极性的对偶互补之中。  相似文献   
10.
1900年,考古学家在希腊安迪基西拉岛海底发现一艘古代沉船。他们在沉船上发现了一个距今2200年的神秘机械装置。这个机械装置公元前100年制造,据信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器。而今,希腊和美国考古学家计划借助先进的深海潜水服Exosurt重返安迪基西拉岛古代沉船,希望能够发现更多物品,例如,是否能发现其他文物和第二艘沉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