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4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综合类   8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笔者根据自己十几年在混凝土生产中对水泥的认识,从一个混凝土工作者的角度,对混凝土企业需用什么样的水泥,水泥标准的变化对混凝土生产的影响以及混凝土企业应采取的措施等问题,提出些意见和建议,希望能对从事混凝土生产的工程技术人员对水泥行业有一个更清楚的了解认识,避免错误。  相似文献   
2.
矿渣水泥活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矿渣、水泥粉磨成不同细度,以不同掺量、细度的矿粉与水泥相配伍,探讨其与矿渣水泥强度(以活性指数 表示)的关系.研究表明,在矿渣低掺量(质量分数25%)时,矿渣水泥早期(7d)胶砂活性指数与矿渣水泥总体细度、 水泥与矿渣的细度差均有关,即细度差愈大,总体细度愈粗,活性指数愈高;当矿渣掺量(质量分数)大于50%,细度 差与早期活性有更大的关联性———细度差愈大,活性指数愈高.矿渣水泥后期(28d)胶砂活性则与矿渣水泥总体细 度的关联性很大,细度愈细,活性愈高;而水泥与矿渣的细度愈接近,活性愈高.  相似文献   
3.
多功能水泥复合助磨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有机-无机复合技术途径研究具有助磨、增强、减水等作用的多功能水泥复合助磨剂.结果表明,采用复合助磨剂比采用单组分助磨剂明显提高了水泥的筛余细度和比表面积,改善了水泥粉体的流动性;在掺量小于1%的前提下,有效提高了水泥的强度.对水泥水化样的TG—DTA及SEM分析表明,掺入多功能复合助磨剂后,大幅度提高了水泥的水化速率,促进更多水化产物的生成,使硬化浆体结构更加致密.  相似文献   
4.
探讨了低压空气雾化烧嘴的雾化机理,分析了影响雾化细度的主要因素,建立了该类烧嘴气体雾化的准则方程.以三种尺寸各异的喷头,在不同的一、二次风配比下进行了实验研究,获得了影响低压空气雾化烧嘴雾化细度的主要因素及其实验关系式  相似文献   
5.
超细粉体粒度测量技术现状和新方法的探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概述了粉体材料在国民经济、国防现代化、现代高科技领域应用中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总结了粉体测量技术的国内外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依据朗之万布朗运动模型理论测量超细颗粒布朗运动轨迹获取粒径信息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旋转煤粉分离器内两相流动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旋转煤粉分离器内气固两相流动进行了理论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单颗粒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了数值计算,初步找出了分离器中径向沉降速度与斯托克斯准则数和转子转速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针对旋转分离器的特点,提出了近似模化的原则,建立了模化试验装置,并进行了试验研究,找出了影响分离器分离效果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复合工业助磨剂的助磨性能进行了研究 ,研究表明在粉磨过程中添加少量助磨剂到欲粉磨物料中 ,即能吸附在物料颗粒的表面上 ,通过物理化学或化学作用产生力学效能 ,从而加速粉磨过程的进行。本文还对应用工业废料开发助磨剂新品种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语义分割细度的文化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义分割是语言对连续而无界限的经验领域进行分割和范畴化,如全体分割成部分,音味色等感觉经验分划成可归的类。各文化关注焦点不同,对相同语义场的分割常有细度(疏密度)差异。  相似文献   
9.
多变流器并网、组网运行和控制涉及宽时间尺度过程,新形态的动态和稳定问题也随之出现,仿真技术常被用于上述问题的研究。然而不同细度模型的功能、性能和适应性存在差异,仿真前应根据需要研究或体现的物理过程或现象评估被仿真过程蕴含的时间尺度,并选用合适细度的模型。该文总结、评述了含多变流器电网仿真技术研究、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常规多电平电压源变流器(VSC)和模块化多电平变流器(MMC)为例,分析变流器组网与控制共性特征,基于主电路和控制各环节响应时间特性,分析变流器组网多时间尺度动态特性及时间尺度划分,讨论变流器模型细度与仿真需求、主导物理过程时间尺度匹配问题,总结4种常见细度变流器模型的适应性及其在电力系统场景下的应用,并以仿真测试验证了变流器组网时间尺度分析的正确性,直观给出了不同细度模型和仿真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0.
黄奇鹏 《科技信息》2007,(16):76-78
本文针对于磨矿中的二次溢流粒度及浓度控制在常规自动化控制的不足而提出了自己的控制方法——模糊控制,并且根据实际经验而设计出了模糊控制器。可有效解决磨矿作业控制当中很多不确定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