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2篇
教育与普及   16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30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获得眼镜王蛇(Ophiophagus hannah,简称Oh)蛇毒α-神经毒素(α-NT)的基因序列,依据眼镜蛇科不同毒蛇种类来源的α-NT基因有较高的同源性,设计1对上下游引物,为克服引物带来模糊扩增,在蛋白编码部分再设计1对上下游特异引物,用Nacleospin RNA Kit法从3条活眼镜王蛇毒腺中提取mRNA,以3′端引物合成的cDNA作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反应,测定产物的核苷酸序列,得到全长474bp的眼镜王蛇cDNA基因核苷酸序列。该核苷酸序列的信号肽与眼镜蛇树属Pseudonnaja textilis(Pt)、海蛇Laticauda semifasciata(Ls)100%同源,与眼镜蛇南洋亚种Naja sputatrix (Ns)、银环蛇(Bungarus multicinctus)(Bm)96.8%同源;蛋白密码部分有83.3%与Ns、79.2%与Pt、76.4%与Ls、74.1%与Bm同源。信号肽后紧接着的72个氨基酸有90.3%与已发现的眼镜王蛇毒长链α-NT Toxin a同源,大约有73.6%与Toxin b、69.7%与Oh-4、66.7%与Oh-5、56.9%与Oh-6A和6B同源,并与α-银环蛇毒素54.2%同源。说明新发现的眼镜王蛇cDNA是一条长链α-NT基因。  相似文献   
2.
两个东亚钳蝎神经毒素cDNA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了东亚钳蝎毒腺组织cDNA库,用PCR筛选到两个新的神经毒素全长cDNA,其开放阅读框(ORF)包括:信号肽、成熟毒素和/或额外氨基酸序列,它们编码的成熟毒分别命名为BmaTX9和BmIT(cp)2。序列分析表明,BmaTX9为抗哺乳动物神经毒素;BmIT(cp)2为痉挛型昆虫毒素。章还对东亚钳蝎神经毒素的命名,分类以及进化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从中华马氏钳蝎蝎毒中分离纯化了一种兴奋型昆虫神经毒素BmK 16 以硫酸铵为沉淀剂在不同pH 值下得到了它的两种晶型其中有一种是单晶在Mar Research 345 面探测器上进行了衍射数据的收集其衍射能力可达0.28 nm. 经MOSFLM 6.0 软件处理确定其属于C2 空间群它的晶胞参数为: a = 4.65 nm b = 8.52 nm c = 3.26 nm α = γ = 90° β = 110.5°. 根据分子量和晶胞体积估算每个不对称单位含两个分子.  相似文献   
4.
用同源模建与马氏钳蝎中的一种新的α型昆虫神经毒素的三级结构进行了计算。尽管此毒素具有非典型的二硫桥结构,但还是保持了蝎毒的一般的结构特征。其中4个二硫键的位置为:Cys12-Cys63,Cys16-Cys36,Cys22-Cys46,及Cys26-Cys48,1个α螺旋分别由2个二硫键桥连接到中间那个β主链与其他结构连接在一起。所以BmKαIT1个的芯结构并不象其他毒那样紧密。有2个沟处于分子的表  相似文献   
5.
眼镜蛇神经毒素低分子量水解物的镇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班建东  蓝秀万  舒雨雁  汤圣希 《广西科学》1999,6(3):205-207,212
眼镜蛇神经毒素经胃液水解后超滤得分子量〈3000u低分子量cobrotoxin胃液水解物。该低分子量产物在小鼠热板及大鼠电尾嘶叫测痛实验,都显示出明显的镇痛作用,并有剂量一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6.
用记录脶神经和脶肌的呼吸性发放的方法,对新疆中介蝮(A.intermedius Strauch)蛇毒急性中毒引起的呼吸麻痹,分别用家兔和大白鼠进行了实验分析。将稍大于最小致死量(0.1mg/kg体重)的中介蝮蛇毒,经静脉或肌肉注入动物体内,一般经数小时后出现软瘫性呼吸麻痹,若及时地给予人工呼吸,则在膈肌的呼吸性发放完全停止的情况下,心电和膈神经的呼吸发放都尚可维持相当长的时间。若将蝮蛇毒直接注入侧脑室内,甚直达每公斤体重30-50微克,不引起动物出现明显的呼吸困难。若将脑室注射量加大每公斤体重100mg以上,则动物经一定时间出现4肢僵直,头后仰,抽搐等症状而死亡。在离体标本上,蝮蛇毒具有不可逆地阻遏接头传递的阻遏过程相似。  相似文献   
7.
对蛇毒中神经毒素和肌肉毒素的分类、理化性质、结构及药理学活性进行了综述。当前研究表明,蛇毒神经毒素可分为3类:突触前神经毒素、突触后神经毒素和类神经毒素;前两者主要抑制运动终板处的神经肌肉传导,造成肌肉麻痹和呼吸衰竭;而后者可以阻断平滑肌收缩和离子通道,表现出类神经毒活性。蛇毒肌肉毒素主要分为3类:响尾蛇毒素、心脏毒素和肌肉毒 PLA2;它们主要表现为破坏肌细胞膜,降解肌纤维,造成肌肉坏死。近年来,大量的蛇毒神经毒素和肌肉毒素的结构与功能得以确定,其在临床医学及研究领域中将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随着在作用机制等方面研究的不断深入,蛇毒蛇毒毒素和肌肉毒素的用途也将越来越广泛。
  相似文献   
8.
正[本刊讯]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周嘉伟课题组的题为"星形胶质细胞表达的多巴胺D2受体通过调控αB-晶状体蛋白抑制神经炎症反应"的论文,在线发表于2012年12月20日的Nature杂志上,该工作  相似文献   
9.
以腺病毒为载体介导东亚钳蝎氯离子通道神经毒素(BmK CT)感染人脑神经胶质瘤细胞株U251,研究其对细胞迁移及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首先以含BmK CT基因的腺病毒Ad-BmK CT及对应的腺病毒空载体转染U251细胞筛选出最佳感染浓度,随后利用Boyden Chamber实验和划痕实验检测了BmK CT对U251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MTT检测了细胞存活能力,用Annexin V-Cy5和PI双标记流式检测分析细胞凋亡情况,并通过Western-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分析可能的凋亡机制.结果显示,U251细胞感染Ad-BmK CT 48h后,迁移能力受到明显抑制;细胞变圆漂浮,Western-blot检测发现细胞色素c开始释放,caspase-3表达上调.  相似文献   
10.
生命个体传递神经冲动时扩布的电位变化过程以动作电位发放形式为特质表征.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 (voltage-gated sodium channels,VGSCs)是形成动作电位的核心蛋白构件,在细胞的电兴奋产生和律动中起主角作用.VGSCs决定神经元细胞的兴奋性以及从突触输入到轴突输出的信号传导过程.VGSCs也是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