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理论与方法论   12篇
综合类   15篇
  2022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游逗魔法学院F班学生奠名其妙收到一封密信,当他们用超级魔法看到密信内容的时候,一个更具有挑战性的魔法探险开始了……  相似文献   
2.
介绍一种以单片机为核心的多功能控制模块,本模块选用性价比极高的廉价型单片机AT89C1051,保留现有家用电器遥控板的兼容能力,有效地控制了成本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中国火器落后于西方的时间节点及原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火器发明的故乡,中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具有无可争议的先导优势.自13世纪始,火器经由阿拉伯传入欧洲,并逐渐后来居上,比中国火器为优.然而,这一优势的逆转具体发生在何时,学术界意见并不一致.本文比较了中西火器在不同时期的发展,指出19世纪中期为二者形成实质性技术差距的时间节点,并从技术及社会两个层面分析了优势逆转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通过中英史料、对中国境内遗留的铁模铸炮的实物调查和铁炮材质的金相检测,发现该炮的设计及制造技术确系综合了英军的榴弹炮和卡龙地技术割成,炮口径变大,炮身粗和短,开始铸有圆环围纽和立表的瞄准装置.清朝手工生产方式的技术背景决定了其制作效率提高,但炮身加工依然粗糙,炮身各部与口内径比例偏差很大.从炮身材质的金相组织看,该炮浇注后铸件冷凝快,容易得到白口铁,白口铁的脆性使铁炮性能下降.铁模铸炮技术在鸦片战争前后的中国国内外战争中未得到广泛普及,其性能也劣于西方步入近代化阶段的强势火炮.其在中国的发展史表明:火炮的枝节性改良抵挡不住其根本性的变革,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说明.  相似文献   
5.
有人说中国人发明了火药,用它做烟花,外国人却用这个技术来做火器:中西强弱之因由此可见一斑!其实.直到17世纪,明代军队的火器发展到鼎盛时期时。仅火箭的品种就达几十种之多。  相似文献   
6.
以从明正德年间传入佛郎机到传教士南怀仁为清朝造炮为时间段,回顾明末清初西方火器技术传入中国的基本过程.从时间和制造技术特点两方面,即从历史学和技术史角度,将明末清初西方火器传入中国的过程划分为两个阶段:1506—1620年是明清政府采用及至仿制佛郎机和鸟铳的阶段;1620—1696年是传教士主持制造红衣大炮与编译火器论著的阶段,这两个阶段传入的西方火器的技术特点决定了其在华传播的方式与托樟.  相似文献   
7.
军事应用和娱乐应用并行,火器和烟火齐盛,是中国古代火药技术的独特结构。这决定了,中国古代的火药技术必然是在火器和烟火的交互影响中向前发展的。这个特点在佛郎机、鸟铳、红夷炮等西方火器于明代后期先后传入,并逐渐取代中国传统火器而占居主导地位之前,表现得尤为突出。古代烟火的军事应用,肇始于宋,兴盛于明;其对传统火器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局限性和消极因素。  相似文献   
8.
早在北宋时期,中国就已将火器运用到军事上。到明朝永乐七年(1414年)底,明廷创立了装备枪炮、专习火器的神机营,并在火器制造上严禁“不如法及尅落隐瞒匠料”。同时,明军在远征漠北中也采用过“神机铳居前,齐射,马队居后”的新战术。但这支世界上最早的火药化军队到明中叶后早已腐化不堪:官兵多视火器“但多一铁把,以备急时充铁棍之用”; 制造火器者“无一毫认真之心,不过卷成铁筒而已”。不过,在抗击北方蒙古骑兵和东南倭寇骚扰的战争中,明军一些将领还是认识了明军优势“莫先于火器”,“五兵之中,唯火最烈”和“中国长技,火器为最”的事实。  相似文献   
9.
10.
对明末两部火器著作《西法神机》和《火攻挈要》进行解析,指出学术界将两书完全视为西人所传的全面介绍西方火器技术的著作值得商榷,我国明代火器成就是国人学贯中西火器制造与使用之法所获成果的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