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大自然探索》2008,(1):20-21
是什么因素导致了"寒武纪大爆发"事件的产生? 得到很多人认同的一种观点是"含氧量变异说".该理论认为,距今大约20亿年前,由于行光合作用的水生原核生物的出现,导致水圈和大气圈中的自由氧积累和紫外线辐射作用减弱.  相似文献   
2.
河西黑河流域水文研究的若干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黑河流域历来是科学工作者研究寒区、旱区水文、水资源的典型区域.通过对它的研究,人们可以深入了解西北寒区、旱区冰川、积雪、冻土、高寒山区、山前地带和下游径流散失区的水文、水资源状况,进而为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及时的决策依据.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在用卫星监测祁连山积雪、冻土水文功能、黑河上游融雪径流预报等方面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近几年来,黑河流域水文水资源研究在出山径流模拟与预测、地下水动态监测、水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以及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等方面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展望未来,在黑河流域的研究将发展到以水循环为核心的,包括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和岩石圈各圈层在时空尺度上物质和能量相互转换的系统研究阶段,高新技术手段在实地观测和遥感、遥测中的应用将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4.
禹湘玲 《自然杂志》1996,18(5):298-300
地球液态水的出现和海洋的形成与早期突发的干冰致冷事件有关,在干冰致冷假说基础上建立的水圈演化模式,从热力学角度揭开了地球水形成演化之谜。  相似文献   
5.
陈波  朱茂炎 《科学通报》2023,(12):1528-1543
适宜的温度是宜居地球最基本的要素之一.地质历史时期海水温度演变规律成为揭示地球气候变化和生物演化的关键环境参数.目前,恢复深时古海水温度最常用的技术手段是碳酸盐和磷酸盐矿物化石骨骼的氧同位素组成.但该方法面临成岩蚀变、化石属种的生命效应、区域性海水氧同位素组成差异、海水氧同位素组成是否随时间发生变化等诸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本文在回顾深时氧同位素古温度计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详细评估了成岩蚀变、生命效应、区域性海水同位素组成等不确定性因素对准确重建深时古温度的制约和解决方法;同时,还对应用氧同位素指标开展深时地表和深部水循环研究中的进展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地球之痛     
科学家把地球分为4个圈层: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它蕴藏了人类所需要的各种资源,并孕育着地球陆地上60多亿人口和其他所有的生物,成为人类永恒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8.
“排水圈”理论是前苏联著名科学家格利戈里耶夫提出的,并不为人熟知的关于地球内部存在一个特殊层圈构造——“排水圈”的假说。利用该假说可以解释地球的分层,地壳中陆壳和洋壳的差异等现象,特别是对石油、天然气和“可燃冰”的成因有非常独到的见解。"排水圈"理论在满足人类未来对能源和矿物原料不断增长的需求,解决能源危机、水危机等方面,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思路和一条有效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