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06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歌剧是莫扎特音乐创作的最爱,在他短短的一生中,共创作了22部歌剧。他在歌剧创作中突出音乐的主导地位,创造性地使音乐与歌词有机统一,赋予每个角色以独特的音乐形象,善于运用重唱的手法展开戏剧性情节和对人物的心理刻画。他的歌剧反映了时代的呼声,音乐通俗易懂,具有德国民族民间音乐的气息。  相似文献   
2.
歌剧是一种集诗歌、音乐、和戏剧于一身的综合性艺术,它的产生和发展不是一种偶然。除了音乐、文学等专业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社会的支持,社会的各方面因素的作用是影响歌剧诞生、发展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正是从社会的角度出发来阐述歌剧的诞生。  相似文献   
3.
短暂的人生,不朽的芳名——比才及其名作《卡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法国作曲家比才成功的经历及其主要的作品,同时介绍了他作品中最著名、最为世人欢迎的歌剧《卡门》。说明了这部作品的问世和比才命运之间的联系,作曲家为这部作品付出了相当大的精力。也对它寄予了太大的希望,所以《卡门》首演的失败对比才来说是一个相当沉重的打击,甚至可以说这个打击致使满腹才华的比才郁郁而死。但在他离开人世四个月后,《卡门》在维也纳的演出却获得了空前的成功,从而也使仅.有37岁短暂人生的作曲家比才的名字随着这部作品的成功而享誉全世界。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民族歌剧在近千年以来的历史演变和发展中受到了中国乃至世界观众的喜爱,印证了"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本文从中国民族歌剧及其演唱特点的角度,以民族歌剧《运河谣》中女主角水红莲的形象特征为出发点,从曲式结构、旋律走向、调式和声等方面对作品进行分析,重点从水红莲咏叹调《来生来世把你爱》中民族唱法的语言、风格等方面研究其演唱特点及演唱难点。  相似文献   
5.
在德国慕尼黑的罗曼蒂克大道最南端,阿尔卑斯山麓中路耸立着一座1869年建造的城堡——新天鹅堡。据说,新天鹅城堡的建造非常戏剧性,最初,它是按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二世的梦想所设计,国王爱好艺术,受到瓦格纳歌剧的影响,他构想了那传说中曾是白雪公主居住的地方。他邀请剧院画家和舞台布置者绘制了建筑草图,梦幻的气氛、无数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戏曲与民族唱法都是由民间音乐发展而来,具有紧密的亲缘性,但随着二者的不断发展,逐渐形成各自不同的风格和流派。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开拓和探索戏曲发展的科学性和民族唱法的民族性。  相似文献   
7.
王瑞 《当代地方科技》2010,(20):166-166
歌剧《费加罗的婚礼》是莫扎特在1786年根据法国著名作家博马舍同名喜剧改编而成的四幕喜歌剧。描写了作为平民的费加罗,同垂涎于他未婚妻苏珊娜美貌的贵族主人之间的斗争,最后他以机敏幽默的方式取得胜利。莫扎特在《费加罗的婚礼》中对上场的每个人物在音乐上都做了精心的刻画,如:机智的费加罗、聪明的苏姗娜及忧伤的伯爵夫人等。并随着人物处境的转变,不断转变调性,达到戏剧冲突的最高点。他十分生动的描绘出人类微妙的感情世界,爱与妒忌,阴谋与误解等各种心机,以至最后达到宽容化解。  相似文献   
8.
回顾西方音乐,大概可以分为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中世纪时期,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印象时期和20世纪的音乐时期.每个时期都有自己特有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赫媛媛 《科技信息》2010,(27):191-191,221
作者把歌剧中激烈的冲突,扣人心弦的歌唱,多重的交响材料运用此曲当中,展现了一副完整的微缩钢琴歌剧图景。  相似文献   
10.
咏叹调是歌剧中一种结构完整的独唱曲体裁,它的演唱处理,取决于正确的声音形象,剧情的发展变化以及塑造的人物形象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