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系统科学   1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8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木 《自然杂志》2016,(4):286+296
<正>在芝加哥工作的科学家对梵高的作品《在阿尔的卧室》做了图像可视化处理,展示了这幅画作在褪色之前的模样。原来艺术家梵高对这个著名的场景,信手采用了同样系列的颜色画了三个不同版本的画。研究者采用了多种技术和数字化处理把淡蓝色的墙壁和门恢复成丁香花的紫色和紫红色。计算机图像可视化处理是芝加哥艺术学院新展览会的一个主要部分,它只需要一秒钟就可以把梵高画的三  相似文献   
2.
利用稀疏编码算法提取的图像特征可用于视觉艺术作品的风格分析,但往往并不对训练所得的基函数做深度的数据挖掘。通过对视觉艺术作品的稀疏变换,获得能反映风格图像本质特征的训练基,对训练基进行空间特征量统计及高阶特征量统计。利用训练基的Gabor变换能量,对梵高不同时期风格作品进行归一化互信息计算,从而对梵高不同时期艺术作品差异特点做出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对基函数的深度挖掘,能够将人们对基函数的直观感受进行数字量化,在一定程度上对作品风格做出区分,并可为画作评论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3.
梵·高的作品《阿尔的舞厅》作为法国国宝,它见证了梵·高和高更之间的友谊,是两人为数不多的合作作品。画作的主题是他们经常光顾的一家舞厅的一个节日之夜。晃眼的金黄色块,诡异的靛蓝色块,色彩纯粹,气氛热闹,强烈的反差让空间具有饱和感,烘托出一种奇特、令人不安而又充满迷幻色彩的美。自1888年10月24日开始,梵·高与高更在法国阿尔小镇共同度过了62天。作为纯粹的艺术家,两人希望抛弃一切,给世界留下"一份新艺术的遗嘱"。然而由于性格差异以及作画方式不同,他们共同度过的日子里充满惊心动魄。就在《阿尔的舞厅》完成后不久,两人的争执便陷入疯狂而拔刀相向,最后到了凡·高割掉了自己的耳朵(另一说是被高更砍下)的地步。《阿尔的舞厅》这幅代表多重创作风格的画作也因此多了一些戏剧色彩。  相似文献   
4.
唯有莫奈     
正抛开所有的华丽的才华,或者粉丝的赞美,持续不断工作,今天比昨天好一点,是他们共同的相信并且贯彻的信条。其实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很理所当然地把梵高当成印象派的代表人物。而莫奈,我记得他画过好多好多的睡莲图,也知道他的《印象日出》是印象派命名的由来,知道他活了很久。但就像知道毕加索、马蒂斯、达利  相似文献   
5.
梵高是19世纪后印象主义阵营中的代表画家之一。他的许多杰作散发着耀眼的光芒,具有个人鲜明的特色。通过对梵高一些代表作的品读,并结合梵高写给弟弟提奥的书信,初步揭示其绘画艺术的三大特色。他重视心灵表现,对现代艺术,尤其是表现主义艺术有着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追风人物     
《世界知识》2011,(21):71-71
梵高死于误杀而非自杀 近日,美国两名作家经过十年研究后发表观点称,荷兰画家梵高并非是开枪自杀,而是遭人误杀。  相似文献   
7.
《科学世界》2003,(9):13-13
满月的一角隐藏在一块幽蓝的礁石背后,由远及近是一片斑斓的海洋和翻涌的麦田。仔细观察这位荷兰印象派大师的油画,天文学家们利用传统的侦探方法和现代的天文学工具,道出了画布上迷人景致的精确发生时间。  相似文献   
8.
梵高作品里呈现的是绚丽斑斓、祥和安宁的世界,在这一幅幅光彩的背后,是日复一日的努力,是对自己不断的肯定与否定以达到自我的升华。现实中的任何困难和阻扰都无法动摇心中对艺术美好的坚持。  相似文献   
9.
曾繁荣 《科技信息》2010,(21):341-341
梵高与海子,生活在不同的国度和时代,人生经历和性格及追求的艺术形式都迥然不同,但超然的使命感,对于创作的激情与投入.以及在真实的人生与艺术追求之间所承受的矛盾却又有着惊人的相似。  相似文献   
10.
根据欧洲科学家进行的一项研究,梵高的《向日葵》等代表性作品可能因为原本用于保护它们的灯光而改变颜色。在一些著名的画作中,梵高大量使用黄色,例如《向日葵》和《高更的肖像》等。科学家发现这种并不稳定的颜色颜料会因光照变成绿色或者褐色。而且使黄色颜料之所以发生变色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博物馆和画廊的灯光照射。为此令科学家感到担忧的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