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1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11篇
教育与普及   8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22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8 毫秒
1.
宋永欣 《科技资讯》2006,(19):125-125
1.来源及性质 石油炼制业在生产过程中,有多种固体废弃物产生,种类多,危险性大。几乎所有装置都或多或少地产生固体废弃物,常见的炼油工业固体废弃物主要有废酸渣、废碱渣、罐底泥、各种废催化剂及污水处理场“三渣”等。  相似文献   
2.
荆马河、废黄河底泥重金属污染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纳工业废水为主的荆马河和纳生活污水为主的废黄河底泥重金属进行地累积指数污染评价、潜在生态危害评价、污染成因和底泥重金属质量分数的相关性分析,得出荆马河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危害程度明显重于废黄河,重金属的来源不同,但其相关性相似,针对不同成因,对两河重金属污染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3.
针对三峡大学校园河道求索溪水体污染严重以及水生态景观残缺的现状,在实地调查和监测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提出了"外源污染削减—底泥微生物修复—植物强化过滤带构建—河道水生态系统构建及景观优化—生态河道管理及维护"的校园河道生态修复治理思路和模式.介绍了该模式的设计理念和原则,在工程规划中提出了截污及补水、底泥微生物修复、水生植物修复、护岸的生态改造等具体工程,并给出了部分工程平面布置及效果图.该项研究拟为三峡大学及类似的校园河道生态修复工程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将持久性有毒物质(PTS)分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和重金属两类.分别慨述了这两类PTS在底泥中的来源与进入的方式;指出它们具有长期残留性、生物累积性、半挥发性和高毒性特征.重点分析了PTS在生态系统中的循环,对生物的生殖及器官的危害;介绍了监测POPs的4种化学仪器分析方法与生物分析方法,监测重金属的化学与生物...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在出pH5.7的醋酸—醋酸钠缓冲介质和表面活性剂CTMAB存在下,显色剂SAF分别与铜、铬形成红色络合物。在一般分光光度计上,双波长测定底泥中的铬,单波长同时测定铜.  相似文献   
6.
以福州市山仔水库为例,通过对底泥NH4+N吸附的模拟实验,分析了环境因子对底泥NH4+-N吸附特性的影响及其原因。得出了温度、上覆水本身NH+-N浓度和底泥粒径对底泥NH4+-N吸附的影响曲线。为深水型湖泊底泥疏浚和富营养化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内源污染对湖泊富营养化的作用及对策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富营养化是中国湖泊的重大环境问题.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污染来源可分为外源和内源.当湖泊的外源受到控制以后,由于沉积物中营养盐内负荷的存在和释放,湖泊仍然可以发生富营养化.这时,沉积物中的营养盐就成为湖泊富营养化的主导因子.文章主要就内源污染对富营养化的作用进行分析,并提出初步对策.  相似文献   
8.
福州第二饮用水水源地——山仔水库底泥中磷释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室模拟底泥中磷在厌氧状态下的释放实验.实验表明在厌氧条件下,磷有较明显释放现象发生,而且温度升高有利于底泥中磷的释放.三个采样点总磷在15℃下释放速度平均值为1.996 mg/m2·d,25℃下平均值为2.873 mg/m2·d.  相似文献   
9.
王博 《科技资讯》2012,(3):141-141
在实验室模拟条件下,研究了养殖湖泊底泥对氨氮吸附的特征,并分析了底泥理化性质对氨氮吸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养殖湖泊底泥对氨氮的吸附主要在前2个小时内完成,2小时以后吸附逐渐达到一个动态平衡;通过试验不同浓度氨氮下景观湖泊底泥对氨氮吸附的量,其最大吸附量在80%左右;氨氮的吸附量与底泥的pH成负相关关系,与底泥的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王荟  章勇  李娟 《科技资讯》2009,(19):220-222
本文对土壤及底泥中65种挥发性有机物测定方法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并重点阐述了测定方法中的质量控制要求,包括样品保存、标准溶液中间液有效期、内标使用原则、系统性能检验以及平行样品和基体加标的测定原则等9个方面,拟为制订土壤及底泥中挥发性有机物测定的质量控制标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