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与普及   6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2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验室科学》2009,(5):136-136
诺贝尔奖是由瑞典科学家诺贝尔设立的。诺贝尔一生都是在炸药研究中度过的。他的一生共获得355项创造发明的专利权。他在晚年决定拿出财产中的大部分,设立基金,用每年的利息作为奖金,奖励给那些为科学、文学、和平等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人。1901年诺贝尔基金委员会正式成立。委员会设物理、化学、生理学与医学、文学和和平等五个小组,  相似文献   
2.
《科学24小时》2013,(Z1):43
<正>新昌中学以劳技教育为突破口,形成了独特的创造发明教育体系。他们在发明创造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良好的传统。早在1930年,新昌中学学生的发明作品就被送往比利时举行的独立纪念博览会参加比赛,并勇夺金奖。1986年以来,新昌中学的学生创造发明构思提案11万多个,创造发明作品1300余项,其中获全国级奖58项次,国际性比赛获奖8次;69项发明获得了国家专利,其中4项已开发生  相似文献   
3.
王润 《世界科学》2009,(5):44-45
右面这幅照片上的是哈佛一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生杰弗里·冯·马尔特扎(Geoffrey von Maltzahn),其身后的这些抽象的符号则代表着他在纳米领域取得的成就。具体来说.他发明了一种用于癌症治疗的新方法。凭借这项发明和其所涵盖的范围.马尔特扎赢得了2009年的雷默松一麻省理工(Lemelson—MIT)奖学金(该奖项专门用来奖励麻省理工学院作出创造发明的学生)。  相似文献   
4.
《杭州科技》2003,(2):14-16
2003年,新的一年才开头,知识产权领域就遇到了强有力的冲击。美国思科在本土起诉深圳华为,日本丰田以汽车商标侵权为由矛头对准浙江吉利。知识产权问题开始暴露在人们的面前。尽管知识产权问题依然纷争不断,不可忽视的是我国自加入世贸组织以来,知识产权问题已引起各级领导和群众的重视与关注,知识产权意识得到迅速提高。在4月26日,世界知识产权日,我们对杭州市知识产权工作来个总体回顾。  相似文献   
5.
创造发明,诱人而神秘。有许多中学生梦想成为发明家,但不知从何入门。不少人误以为创造发明只有少数天才方能涉足,自己是可望不可及的。创造发明真有那么难吗?在中学劳技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发明能力呢?结合多年的劳技教学经验,我认为,如果能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和帮助,必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俞崇武 《华东科技》2011,(10):47-47
9月18日上午,第十七届上海高校学生创造发明“科技创业杯”颁奖大会在上海科技创业中心举行。上海交通大学雷磊、陈伟峦、侯静文完成的“定位定向型抗腔道肿瘤药物洗脱支架”项目被评为“发明创新”一等奖;华东理工大学以姚抗为主的创业团队完成的“C17酮基甾体激素类药物中间体的微生物转化以及应用”项目被评为“发明创业”奖。  相似文献   
7.
在人们的观念中,“技术创新”总是与高新技术、创造发明联系在一起,其实作为现代企业的重要功能,它更应是满足企业生存、社会需求的手段  相似文献   
8.
反求工程是一门新兴的边缘科学。本文较详细地阐述了反求工程的原理和反求步骤。结合采矿实例进一步说明,反求工程是破译现代科学技术秘密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科学世界》2006,(4):81-81
20世纪是一个科学巨匠辈出、重大科技创造发明层出不穷的世纪。一系列科技成就,特别是以电子技术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的技术革命,使社会生产力水平和人类生活质量都产生了巨大的飞跃,在这些重大的发明创造中,机器人当是一颗惊世的新星。  相似文献   
10.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的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经过40年努力,又跻身于世界经济发达国家的行列。仅就发明专利一项,在近十年里,始终雄踞世界首位、日本为何能够取得如此之多的发明成果?关键是长期采取政府官员积极倡导创造发明活动,学术团体组织实施创造发明活动,企业家参与和利用创造发明活动的对策。该对策的特点是:开展创造发明活动不完全依靠专家和学者,而是强调开发国民的创造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