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70篇
  免费   216篇
  国内免费   486篇
系统科学   18篇
丛书文集   316篇
教育与普及   923篇
理论与方法论   167篇
现状及发展   59篇
综合类   7189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50篇
  2022年   108篇
  2021年   134篇
  2020年   113篇
  2019年   100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90篇
  2016年   108篇
  2015年   148篇
  2014年   362篇
  2013年   280篇
  2012年   339篇
  2011年   421篇
  2010年   336篇
  2009年   381篇
  2008年   527篇
  2007年   443篇
  2006年   397篇
  2005年   365篇
  2004年   350篇
  2003年   405篇
  2002年   353篇
  2001年   328篇
  2000年   282篇
  1999年   267篇
  1998年   233篇
  1997年   220篇
  1996年   213篇
  1995年   204篇
  1994年   201篇
  1993年   157篇
  1992年   148篇
  1991年   118篇
  1990年   105篇
  1989年   80篇
  1988年   53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2篇
  1957年   4篇
  1947年   1篇
  194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前沿科学》2015,(1):90-91
2014年在西非爆发的埃博拉病毒(Zai re ebolavirus,ZEBOV)疫情,到目前已造成2万多人感染,超过9000人死亡,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疫情最严重的一次爆发。尽管现在疫情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再次爆发的风险仍然存在。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研究员张波课题组对历年来所有埃博拉疫情中的ZEBOV进行了分子系统进化和全基因组选择压力的综合分析,在2014年西非爆发的ZEBOV分子进化研究中取  相似文献   
2.
用正交试验法优化手性镍催化二乙基锌对α,β不饱和酮的不对称麦克尔加成反应条件,优化后的不对称麦克尔加成反应的一般条件为:低温(近反应溶剂冰点),常压,非质子非极性溶剂(环己烷).  相似文献   
3.
在过去的一年里,纳米科学无论在基础研究还是在应用研究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美国利用超高密度晶格和电路制作的新方法,获得直径8nm、线宽16nm、纵横比高达106、电路的纳米线结密度高达1011/cm^2的铂纳米线;法国利用粉末冶金制成具有完美弹塑性的纯纳米晶体铜;中国用微波等离  相似文献   
4.
将由联苯阴离子和中性萘之间通过刚性环己烷所连接的经典的电子转移体系作一构象修正,得到一个新的π-σ-π型分子.UHF/6 -31G^**研究表明,新体系具有较高的能垒和很小的电子转移藕合,而且其藕合几乎完全通过环己烷桥上的化学键实现.外电场效应的研究进一步发现,该体系的电荷可稳定地定域在联苯片段或萘片段上,仅当出现外部刺激(如电、光等),其电荷定域态才会迅速转变.因此,认为该体系可以作为双稳态分子器件材料的原型分子.  相似文献   
5.
以正硅酸乙酯为原料,采用控制凝聚法制备出173nm和297nm两种不同粒径的单分散二氧化硅微球乳液,并在一定湿度和温度下,利用乳液的单分散性,在表面张力的驱使下完成微球的自组装,从而得到三维有序的二氧化硅胶态晶体。扫描电镜显示:晶体呈面心立方结构,晶体表面至现出鲜艳的颜色,其波长与微球的直径相对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常规抗心绞痛用药的基础上 ,应用低分子肝素7500U皮下注射 ,12h一次。疗程5~7d。用药前后对比心电图及心绞痛发作次数和程度。结果 :3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总有效率90.9% ,其中显效63.3 %。结论 :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7.
利用Gaussian98程序,采用密度泛涵方法(B3LYP/6-31G)对4-(二甲胺基)苯甲醛缩-2,4-二硝基苯腙化合物的晶体结构进行了量化计算,利用相关参数推测了它的分子特性,结果表明,该化合物的分子结构为一大平面结构,难与金属形成配合物.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Hopf分岔理论对第二类三分子模型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固定边界条件下,自振荡不稳定性只能出现在稀释过程中。此外,本文还给出了时间周期解的解析表达式。  相似文献   
9.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中的B3LYP方法, 在6-311+G(2df)基组水平上, 对气相赖氨酸(Lys)分子和Lys2-的基态稳定构型进行优化, 并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 DFT)方法考察气相Lys分子和带电离子体系单重激发态的特性. 结果表明: Lys分子体系捕获双电子时, 其体系能量有所增加; S1单重激发态与S0基态能量差值变小; 分子体系的荧光波长增加; S7单重激发态跃迁轨道数减少.  相似文献   
10.
基因治疗是将人的正常基因或有治疗作用的基因通过一定方式导入人体靶细胞以纠正基因的缺陷或者发挥治疗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生物医学技术。基因治疗是当代医学和生物学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它试图从基因水平调控细胞中的缺陷基因表达或以正常基因矫正、替代缺陷基因,达到治疗基因缺陷所致的遗传病、免疫缺陷或抑癌基因的失活所致的肿瘤等疾病,即与基因相关的疾病。 根据临床统计,25%的生理缺陷、30%的儿童疾病和60%的成年人疾病都是由遗传病引起的。而人类遗传病大约有5000种,大部分是单基因缺陷造成的道机体是一个复杂的动态性的平衡系统。每一个基因对机体的正常功能的影响都是复杂的,任何一个基因的变化都会导致多种症状的发生。由于这些疾病病因复杂而且发生在遗传物质水平,用传统的治疗方式很难达到根治目的,而且价格昂贵周期长。基于以上这些原因,人们一直致力于寻找新的、更好的、更彻底的遗传疾病治疗方法。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等学科的飞速发展、人们对遗传病的分子机理的深入了解以及许多遗传疾病分子模型的建立,特别是人类基因组计划超乎预想的发展和后基因组计划、蛋白质组计划的提出,使人们自己的遗传背景和基因与疾病的关系有了更清楚的认识。这些都使人的基因治疗成为可能。 基因治疗是近十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医疗技术,有广阔的研究、应用和开发前景,但是,它还需要解决许多基础研究和技术方面的问题,才能具有真正的实用价值。总而言之,基因治疗随着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和临床医学等学科的发展,它将日益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