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9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9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9 毫秒
1.
2011年5月15日,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运载着重达7吨的宇宙射线探测器——阿尔法磁谱仪2号(AMS—02),飞抵国际空间站。这是"奋进"号的"绝唱之旅",也是放在国际空间站上惟一的大型科学实验装置。8月中旬,领导AMS项目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特邀请本文作者前往AMS项目的研究基地——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采访。丁肇中高兴地阅读了刊登介绍AMS文章的《世界科学》杂志,并向作者详细介绍这一科研项目启动17年来的艰难历程和探索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今年八月,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再次邀请《文汇报》高级记者姚诗煌前往欧洲核子中心访问,并就阿尔法磁谱仪的实验意义、目前的探测情况、宇宙中究竟会不会存在反物质世界,以及对诺贝尔奖的评价和他自己的研究心路、对年轻科学家的建议等,与作者进行了深入的交谈。本刊特发表这篇访谈,以飨读者。●宇宙之大是难以想象的,而我们的实验是一个很大的实验,目的是将整个宇宙找一遍,一直找到接近宇宙边缘的地方,看看有没有反物质组成的宇宙。所以说,这是以前没有人做过的。  相似文献   
3.
5月19日,搭载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升空的"阿尔法磁谱仪(AMS-02)"顺利进入国际空间站并安装完毕,开始了持续观测太空反物质和暗物质的使命。在这次"奋进"号的绝唱之旅中,中国多家研究单位参与了由华裔科学家丁肇中领导的AMS计划,由中科院电工研究所研制成功的AMS核心构件——永磁体系统,为AMS作出了"决定性"的贡献,这也是中国参与国际大科学研究的又一成功案例。现阶段的大科学研究更多是指需要大规模的  相似文献   
4.
创新是要有代价的,创新意味着对前人的突破。但是,我们对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创新的规律还缺乏深刻的认识。实际上,在科学发展史上,几乎任何一项具有突破性的重大创新成果,在形成的过程中都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2001年,我们的一个团组在欧洲访问物理学家丁肇中先生的时候,这位科学大师说过这样一句话:“科学无民主”。  相似文献   
5.
9月18日,在发展中国家科学院第23届院士大会上,诺贝尔奖得主、华裔物理学家丁肇中在大会特邀报告《科学与发展》中指出,很多人认为如果一个同家想要在技术和经济方面具有竞争力,就必须集中力量发展立即产生市场效益的实用性技术,才能他经济持续发展。然而,从历史的经验来看,这种观点目光短浅。  相似文献   
6.
<正>今年9月28日,欧洲核子中心(CERN)迎来了成立60周年的系列纪念。对一般公众而言,可能不一定搞得清楚CERN是一个怎样的机构,但若提起丁肇中领导的探寻反粒子、暗物质的阿尔法磁谱仪、提起大型强子对撞机(LHC)和希格斯粒子,许多关心科学发展的读者应该不会陌生,其实这些高能物理学的顶尖工作都和CERN有关。CERN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机构?为什么它在物理学界享有盛誉?就此我们采访了曾在  相似文献   
7.
8.
丁肇中曾给南航师生作报告,有学生问:"您觉得人类在太空能找到暗物质和反物质吗?"他回答:"不知道。"又有学生问:"您觉得您从事的科学实验有什么经济价值吗?"他又回答:"不知道。"有学生又问:"您能不能谈谈物理学未来20年的发展方向?"他仍  相似文献   
9.
《科技导报》2006年第11期上丁肇中先生的文章结合亲身经历的5个物理实验,讲解了从事科学研究的独到体会,对实验与理论的关系作了深刻的阐述[1]:“实验是自然科学的基础,理论如果没有实验的证明,是没有意义的。当实验推翻了理论以后,才可能创建新的理论,理论不可能推翻实验。”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世界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与山东大学校长展涛在合作协议书上正式签字,宣告中国又一所高校正式加盟丁肇中教授主持的世界最尖端科研项目之一的AMS(阿尔法磁谱仪)太空实验计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