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9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6篇
系统科学   18篇
丛书文集   35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理论与方法论   10篇
现状及发展   5篇
综合类   453篇
自然研究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良  张建亮 《山西科技》2007,(6):100-101,113
煤炭开采所引发的地质灾害中,以开采沉陷对人类环境的影响最为严重。文章就矿区开采沉陷所引发的地质灾害与防治对策进行了研究,并开发了相应的建筑群保护煤柱设计软件。  相似文献   
2.
3.
本文以小麦春化发育为主线,选用国内外18个有代表性的品种,给以0d、10d、20d、30d、40d、50d、60d的春化处理,从苗穗期、穗分化、及主茎叶数方面着手,用系统聚类法将18个品种归属为两大集团、三个分支、六个较明显的类型.并对这些品种的推广、引种、育种提出了合理的应用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沙尘暴发生的历史规律及其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沙尘暴天气无论是从出现频率、范围还是强度上,都呈上升趋势。沙尘暴的发生有其历史规律,它的兴衰既与气候波动有关,更与人类的经济活动破坏了生态环境平衡有关。最大限度地控制住人为破坏,同时针对自然情况采取对策,可控制住沙尘暴的肆虐。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长江上游生态脆弱的现状及原因分析,从城市开发建设角度探讨了城市开发建设在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中的地位和作用,简要阐明了二者之间关系。  相似文献   
6.
海马为名贵的中药材。本文根据我国沿海海马类药材资源调查资料,综述了海马的种类、形态与分,介绍了海马的生态特点,分析了海马养殖品种的选择、养殖地的选择、放养与管理以及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田间珊瑚树净光合速率及生态因子的日变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自然条件下 ,对珊瑚树叶片光合作用日进程的研究结果表明 :夏季晴天珊瑚树阳叶净光合速率日进程曲线为“双峰”型 ,光合效率午间明显降低 ,主要由非气孔限制引起 .应用逐步多元回归方法 ,得到珊瑚树净光合速率日变化的最优方程为 :Y =- 4 9.8837 0 .0 10 3X1 0 .0 6 75X4 0 .4 913X5(复相关系数R =0 .84 12 ,F值 =4 .84 2 9,显著水平p =0 .0 4 82 ) .偏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表明 ,光合有效辐射、空气相对湿度和空气CO2 浓度与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有着极显著和显著的相关关系 ,是影响净光合速率的直接主要因子 ,影响的大小顺序为 :光合有效辐射 >空气相对湿度 >胞间CO2 浓度  相似文献   
8.
就业生态指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期待、高等教育的培养预期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程度所构成的相互矛盾或协调的生态系统。这一生态系统中存在着三个层次的生态圈,即观念生态圈、行为生态圈、社会生态圈。观念生态圈的失衡、行为生态圈的错位、社会生态圈的失范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生态原因。解决的办法,就是不断优化就业生态,改变观念生态圈的失衡;实行政策倾向,修正行为生态圈的错位;加快文化制度建设,扭转社会生态圈的失范。  相似文献   
9.
滕丽 《科技资讯》2014,(3):207-208
本文在本溪市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的基础上,阐述了生态环境现状,研究其变化原因,分析自然因素和人为开发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0.
旧居住区环境景观改善的具体措施也必须按照“完善使用功能”、“美化环境面貌”、“营造社区精神”三个层面进行,这三个层面即密不可分,同为环境景观改善必须完成的目标,又在策略上呈现出基础、升级、最高的递进关系。我国居民对居住的需求已从有住房、住得好的个人生理需求,向具有良好的居住环境和社会文化整体环境的需求过度。我国城乡人居环境质量有了显著提高,在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利用、绿化配置与休闲娱乐、重视地域性文化的延续等景观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但背后也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解决。尤其旧居住区的环境景观改善都是些局部点缀性的绿化、环境设施的随意增加等方面着手,没有从根本上改善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